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作为理论基础,从思维活动的角度对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存在的思维障碍进行研究,并对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注重克服学生思维障碍的教学对策。具体而言,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文中首先论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在美国和国际数学教育会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掀起了以数学问题解决为主题的一系列数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热潮。近些年来,我国已把数学问题解决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问题解决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有关调查发现,我国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普遍不高,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存在着思维障碍。然而,对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思维障碍及其形成原因加以分析探讨的研究还很少见,因此研究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思维障碍及教学对策,既有其理论意义,又有其现实意义。本文重点论述了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各种思维障碍。历史上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解决加以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解决理论模式,但是在任何一种模式的研究中,都不能否认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始终离不开思维,都需要大量思维活动的参与。问题解决的核心可以归结为科学思维,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数学问题解决的核心是数学思维。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使数学问题解决得以顺利进行,如果思维活动受到干扰或阻碍,则数学问题解决无法继续正常进行下去。信息加工心理学家一般把解决问题过程分解为问题表征、设计解题计划、尝试执行解题计划和监控评价四个阶段。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在上述四个阶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障碍、选择性障碍、条理性障碍和监控反思性障碍等九种思维障碍。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知,女生的思维障碍普遍比男生严重,男女生之间只有选择性障碍没有差异,监控反思性障碍有差异但不显著,其余均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各种思维障碍在数学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数学成绩越好的学生,其思维障碍的程度显著低于数学成绩越差的学生。在研究了各种思维障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思维障碍形成的主观原因。为了有针对性地克服学生的各种思维障碍,就必须认真研究其产生的根源,以改进教学,增强预见性和针对性,切实纠正学生思维上的各类偏差和错误。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思维障碍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的消极影响,一是外部因素,如文化、社会背景、问题的上下文等,二是内部因素,如问题解决者的概念系统、认知系统等。由于外部的客观因素受单个个人控制影响的可能性太小,故本文主要探讨了主观因素,它们主要是知识经验贫乏、认知结构不良、知觉干扰、思维形式缺乏多样性、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元认知能力差等。为了切实有效地避免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本文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注重克服思维障碍的教学对策。问题解决的学习属于高级学习,它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或知识建构是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基于对建构主义关于学习和教学理论的理解,结合前文对各类思维障碍的研究和原因分析,本人提出以下教学对策:第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第二,注重思维过程的展示与调控;第三,构建适宜的问题系统;第四,讲授和示范问题解决常用的思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