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将PVC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方法制备出一个共混物体系(PVC/GMA体系),该体系中主要含有特殊形态结构的PVC和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所制备的PVC/GMA体系中,PGMA低聚物在基体聚合物中分散性良好,并由于低聚物中含有环氧基团,为体系提供了进一步反应的可能性。利用己二胺与环氧基团发生反应,使PGMA发生交联形成交联网络与PVC线型大分子链相互贯穿,制备以PVC为基质的半互穿网络聚合物(IPN-PVC/GMA)。通过变温-恒温红外,DSC,凝胶含量等,分析了己二胺与环氧基团反应的可行性,使低聚物扩链成大分子网状交联结构,确定了IPN-PVC/GMA的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官能团之间反应的均匀性、网络的相分离等,并参照体系的力学性能,继而对IPN-PVC/GMA进行了初步结构设计;初步探索了IPN-PVC/GMA的一些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扫描电镜图分析结果表明,单纯GMA的均聚物,由于聚合物中密集的环氧基团,导致其与己二胺反应具有较大的交联密度,容易发生相分离,产生相域集中,形成缺陷点,导致聚合物性能不能有效的提高,尤其是韧性。因此,借助丙烯酸丁酯(BA)与GMA的共聚,通过分子结构设计改变聚合物结构,达到改善聚合物性能的目的。BA和GMA与PVC一起进行氯化原位接枝,所得的体系定义为PVC/BA-GMA体系,主要含有BA和GMA的共聚物(BA-GMA),以及特殊形态结构的PVC。由于BA的引入,分子链上的环氧基团浓度降低,其结果减少了可与己二胺发生反应的活性点,改善了体系的局部交联密度。形成的PVC/BA-GMA体系的半互穿网络聚合物,定义为IPN-PVC/BA-GMA。通过静态力学性能、DSC、SEM的分析表明BA的加入改善了体系的相容性,即IPN-PVC/BA-GMA的相容性比IPN-PVC/GMA要好。论文还通过DMA与TG的分析探讨了IPN-PVC/GMA和IPN-PVC/BA-GMA的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