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制下中共政治精英流动研究:基于十二大以来中央委员简历的分析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是掌握政治权力的政治精英的集合,对其成员流动的研究历来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因为它关乎中共的新陈代谢,进而影响着政治继承。而以转型的思维来看待中共政治精英的流动将使研究不仅仅流于人事预测和成因解释。本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央委员的简历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纵向流动方面,地方所输送的政治精英多于中央所输送的政治精英;发达地区所输送的政治精英多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所输送的政治精英。整个中共政治精英在纵向上流动的基本流向是地方流向中央,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共青团系统对政治精英的输送日益增强,但容易出现“区隔”、“分化”现象。其原因是由历史、非制度因素和有关干部人事制度共同造成的。拥有中央部委任职经历的政治精英在十六大之后开始增多,体现了地方和中央间政治精英交流频率的上升。尽管如此,经贸、政法和文宣系统内的政治精英在纵向流动时更倾向于内部流动。在横向流动方面,十五大之后,在中央委员会内拥有多个正部级任职经验的政治精英开始增多。这是由公务员行政级别制度和职务历练的需要决定的。此外,正部级地方任职经验对干部晋升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从政治精英流动的维度审视中国的政治转型可以发现:中共的政治继承已逐渐制度化,政治精英通过流动生产。区域间关系正通过政治精英的流动维持相对的稳定。而政治精英精英资格获取依据的变化和精英分布的变化体现了中共由革命型政党向执政党的转型。然而,各区域产出精英的固化现象、干部年轻化工作无法深入和由行政级别制度所引发的干部懒政、庸政是亟需正视的问题。本研究由于转变了研究定位和改进了统计方法,因而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现有成果:不仅经贸系统,政法和文宣系统内的干部也同样以内部流动为主;发达地区的正部级地方任职经验已成为进入政治局的必备条件;精英流动的实质是一种精英生产的方式。
其他文献
滥用职权罪是1997年《刑法》修订时新增设的一个罪名,它与玩忽职守罪并列成为惩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行为的一个重要罪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都对滥用职权罪的构
近几年,媒体对众多群体性事件的大量曝光,如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影响众多民众的环境污染、证券虚假陈述等事件,这将“集团诉讼”这一制度送入法学界的研究视线中。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项目建设和项目发展的热潮正蓬勃开展。学界对于这些项目发展和项目现象也给与了研究上的关注和重视。目前项目制作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在
死刑制度历来倍受争议,自从1764年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的主张后,200多年来死刑存废之争持续至今。目前,从国际大环境看,死刑废除是大势所趋,而在国内,死刑限制是比较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