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往困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关系不和谐,交往不协调,伴有焦虑、孤独、自卑、抑郁、苦闷等消极情绪的体验过程。交往困扰是阻碍人们社交活动顺利开展也是影响其他心理活动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有效的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当前社会正处在信息时代,人际交往呈现多层次多渠道日益复杂的态势,对个人心理健康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愈发凸显,一旦出现交往困扰,常会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产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倾向。对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交往不止意味着在学校里有和谐的人际氛围,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进一步社会化做了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准备。人际交往问题一直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但是直接研究交往困扰尤其是大学生特殊群体交往困扰的并不多见,本文旨在探讨分析不同类型特殊群体的特点及其相应的交往困扰干预机制。不仅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明方向,也为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成长,切实解决其交往困扰提供依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地域文化差异适应不良特殊群体、沉溺网络特殊群体以及学业受挫特殊群体的行为表现及成因分析,主要分析总结了其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情况,尤其是出现的交往困扰问题,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等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阐释了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不同学科视角分析了可能的干预机制,主要从情感关怀、心理疏导、管理方式和育人方法的优化、家校互动、实践锻炼等具体的角度提出了帮扶对策,以期达到引导大学生特殊群体逐渐融入大学生主流群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