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问题在各国的社会发展当中都是难以避免的,尤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增长,由此带来的不均衡问题越发严重。国内对于经济差异的研究多数集中在东、中、西三个地带间,近年来省份内的差异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统计学与计量角度对吉林省内各地市间的增长差异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有助于缩小地区间差异、促进吉林省整体经济协调发展。首先,本文阐述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结构与大致内容。第二,对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对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其中,增长理论的代表有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和以罗默、格罗斯曼、赫尔普曼为代表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均衡理论主要有“大推进”理论、“贫穷恶性循环”理论、“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主要介绍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赫希曼“涓滴效应”等理论。另外在这一章中分别从差异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变化趋势以及吉林省省内差异四个方面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阐述。第三,对吉林省内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对2000年至2012年的数据从绝对差异角度和相对差异角度进行测算,发现虽然绝对差异逐年扩大,但相对差异有趋同的趋势。第四,对影响吉林省增长差异变动趋势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主要探讨了自然资源、资本、产业结构、劳动力、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因素对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第五,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吉林省2000年至2012年的数据进行估计,分析了各个因素分别对9个地市州的影响并概括总结。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分别对吉林省东部、中部、西部内各地市以及长吉图区域开发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