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oolo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交际语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至少有6年英语学习经历的高中学生在阅读文章和写作时仍然有障碍。因此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实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英语技能,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在高中阶段,阅读和写作在英语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们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通过读写相互渗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是以国内外关于英语阅读与写作关系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旨在通过教学实验验证读写结合对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影响,从而寻找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的方法。依据阅读和写作的文献研究,笔者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实验研究。笔者通过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学年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比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相关数据来探讨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实验结束后,笔者对比了两组学生的前后测相关数据,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分析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并发现:在阅读方面,实验组关于涉及文章整体理解的选标题题型错误减少率是控制组的13倍,主旨大意题错误减少率是控制组的2.33倍,推理判断题错误减少率是控制组的2.26倍。写作方面实验组在篇幅长度方面的提高率是控制组的1.83倍、内容相关性方面是控制组的3.12倍,恰当关联词是2.07倍,因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写作是产出性的语言技能,而阅读是接收性技能。二者是可以结合在一起来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阅读影响并制约着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写作可以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第二、教师根据不同体裁把高中英语阅读和写作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学习该类型文章的写作技巧,在学习写作技巧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第三、读写结合的英语教学方式比传统的读写分开教学方式更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大意,促进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的水平的提高,它是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好方法。总之,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比传统的读写分开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有着更加积极有效的影响,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框架信息的输入有助于帮助学生清楚地创建文章意义即信息输出。教师尝试使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输入和输出,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但是本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本研究的写作是贯穿在阅读之中进行的,而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范围相对比狭窄,有些文章不能提供典型写作案例。而且读写结合需要长期坚持效果才能更加明显。在未来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加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进一步进行该实验研究。
其他文献
环境科学与流行病学等学科都已证明粉尘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目前的粉尘污染现状使空气环境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人们
在全国教育大会加强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针对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融合手机易班App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混合式教学及考
"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近些年来这一思想广为流传,著名杂志《财富》和《福布斯》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可见西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
1990年以来,农民人均收入结构趋势发生积极变化,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长趋势持续前进。基于产权制度改革视角下相关的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分别是:
“产业报国、奉献社会”一直是中国近现代企业所奉行的宗旨和原则。但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对本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予以批评甚至抨击的事件和声音日益增多,我国企业较为普遍
烟草青枯病(Tobacco bacterial wilt)是由茄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F.Smith)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世界烟草生产的毁灭性细菌病害,特别是对连作烟草的危害尤为严重
煤炭行业正在进入资源整合与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新阶段,煤炭工业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传统煤炭物流运作模式一方面已难以满足经济增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量资源的
流化床燃煤固硫技术是符合节能环保发展方向的先进煤燃烧技术,但由于目前对其副产物,即流化床燃煤固硫灰渣(以下简称固硫灰渣)的特性了解有限,缺乏基础资料,导致这一技术的推
本文在分析我国 5个时期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田水利建设相关利益主体在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上的不同态度 ,进而提出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主体应是政
根据装备制造型企业的特征,分析了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探索了影响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即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能力、人才机制以及所属的产业集群环境。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