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衍生及电子特性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u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CNTs)在生物工程、医学载体、储氢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原子尺度范围内,其结构的变化改变着它的电子特性。为了研究手性碳纳米管的结构特征和电子特性,我们通过建立了“一端开口,一端闭口”的生长模型,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了手性碳纳米管核的形貌,研究其衍生过程和电子特性,其中包括单壁(SWCNTs)、双壁(DWCNTs)以及三壁碳纳米管(TWCNTs)。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微观结构衍生过程解释了如何获得手性碳纳米管,即可以通过逐层吸附d′个碳原子(Cd’)。密立根电子转移解释了碳纳米管的生长点位于碳纳米管的开口端,其中,多壁碳纳米管还遵循―由外向里‖的微观结构衍生规律。2、通过结构的稳定性分析说明了随着管径,管间距或管壁的增加,这些开口端,处于亚稳定状态的碳原子占所有碳原子的比例逐渐减小。因此,随着管径,管间距或管壁的增加,碳管状团簇的平均结合能Eb(l)的增长趋势越加不明显。3、通过周期性边界条件(PBC)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了获得的无限长碳纳米管依赖于其对应的核结构。能带结构的分析说明了能隙是由碳管壁的曲率造成的,并且能隙随管径的增大显著地减小。(1)当满足n–m≠3q时(对于整数q,n﹥m),SWCNTs呈现半导体性质;当满足n–m=3q时,单壁碳纳米管呈现导体性质;(2)对于(n1,m1)@(n2,m2)型双壁碳纳米管,当满足n1–m1≠3q@n2–m2≠3q嵌套或者n1–m1=3q@n2–m2=3q嵌套时,手性DWCNTs呈现导体性质;当满足n1–m1≠3q@n2–m2=3q嵌套时,手性双壁碳纳米管呈现半导体性质;(3)对于(n1,m1)@(n2,m2)@(n3,m3)型手性TWCNTs,当满足n1–m1≠3q@n2–m2≠3q@n3–m3=3q嵌套或者n1–m1=3q@n2–m2=3q@n3–m3=3q嵌套时,手性三壁碳纳米管就呈现导体性质。我们模拟计算的碳纳米管核结构和微观结构衍生过程更好的阐述了在实验上手性碳纳米管可能的生长机制,并且在工业水平上为手性碳纳米管结构均一可控生产提供有益指导。
其他文献
激光通过湍流传输所造成的光束扩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传输方面的应用,湍流介质主要包括大气湍流(由温度波动导致的)和海洋湍流(由温度和盐度波动共同引发的)。几十年来,国
本文根据连续式消声覆盖层已难以实现低频消声的问题,提出了离散式阵列消声结构,即是在耐压金属空腔结构表面敷设粘弹性材料构成一个声学单元,再将系列声学单元排列形成离散式消声器阵列。本文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水下离散式消声器阵列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为了便于机理研究,将声学单元周期排列,放入无限大水介质中,取水介质、结构和边界面组成的一个周期单元,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单元网格划分。周期单元为一个六面体,
一维纳米材料具有形状上的各向异性,它们在某个方向上的生长速度远高于其他方向,从而在两个维度上的尺寸维持在纳米级别。因为其形貌不同于块体材料和其它纳米结构的形貌,因此在
天然方柱石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耐水性强,且自然界中存在着部分含有S2?发光中心的方柱石,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可以产生发光强度大,激发、发射波长范围宽且易于调谐的荧光。因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