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对急性期及恢复期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弹性改变进行力学参数测定,旨在应用VVI技术在急性脑梗塞早期发生时已能定量评价早期血管弹性下降,可作为一个衡量急性脑梗塞早期发生的新指标,起到良好的预警价值;再者对脑梗塞患者再次发作提供较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1.选择研究对象60例,分为正常对照组(n=20),急性脑梗塞组(n=20)和恢复期脑梗塞组(n=20)2.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入选者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内动脉收缩末期内径(Ds)、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应用VVI技术检测短轴方向各壁最大应变(Smax)及最大应变率(SRmax)。3.观察颈内动脉管壁VVI图像,定量分析颈内动脉管壁的最大应变(Smax)及最大应变率(SRmax)。4.分析三组患者不同力学参数的特点。结果:1.与正常组对照比较:二维速度向量图显示急性脑梗塞组颈动脉内膜运动向量大小、方向和时向紊乱,彩色解剖M型图显示颈内动脉短轴切面内膜各点色彩单一应变及应变率曲线显示急性脑梗塞组较恒定,有一定规律。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塞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恢复期脑梗塞组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急性脑梗塞组略低于恢复期脑梗塞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正常对照组、急性脑梗塞组、恢复期脑梗塞组组内对应各节段的Smax、SRmax无统计学差异(p>0.05)4.各组间比较:急性脑梗塞组、恢复期脑梗塞组、正常对照组的Smax、SRmax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恢复期脑梗塞组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塞组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而急性脑梗塞组与恢复期脑梗塞组Smax、SRmax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内动脉的Smax、SRmax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VVI技术可以较好地分析颈内动脉的管壁Smax、SRmax,能较早期为临床提供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内动脉血管壁的弹性改变信息。因此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弹性有利于早期发现急性脑梗塞发生,起到较好的预警作用,提醒临床进行早期干预。监测恢复期脑梗塞患者的动脉弹性对预测复发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