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16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 )与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 ECT Ventilation-Perfusion ECT V-P)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s PE)的诊断价值。利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导向下,向肺动脉内注入栓塞剂建立犬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模型来模拟人的急性肺动脉栓塞过程,并以DSA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及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它们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优缺点,分析漏诊及误诊的原因;观察急性肺动脉栓塞后肺组织的影像变化,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整体认识;另外通过对肺栓塞动物模型的HCTPA检查,总结CTPA成像的技术要点、参数选择以及最佳的图像后处理方法,进而为临床诊断PE提供详实的实验数据和影像资料。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对犬肺进行CT平扫,确定为正常犬肺后进行正常犬肺的HCTPA检查,然后在DSA下制备犬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模型,确定模型制备成功后分别进行HCTPA检查及ECT V-P检查。扫描结束后聘请高年资影像科医生在双盲的情况下分别对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及判读,确定栓塞动脉支数及栓子数量,最后以DSA作为评判标准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HCTPA是较为理想的肺动脉成像方法,只要掌握好延迟时间、造影剂注射速度及计量、优化组合扫描参数,HCTPA可以显示亚段水平的肺动脉;同时发现HCTPA对于诊断段、叶及叶以上的肺动脉栓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DSA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DSA,对于段以下的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较以往报道明显提高但仍不理想。另外在与ECT V-P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HCTPA比ECT V-P对诊断PE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核素扫描能全面反映肺部血流灌注情况,这一点是HCTPA所无法达到的,另外ECT V-P对亚段肺动脉栓塞诊断的正确性较高。所以我们认为HCTPA和ECT V-P联合应用能提高PE诊断的准确性。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在模型制备后部分犬肺部CT平扫中出现沿支气管走行的实变影,并可见到“含气支气管征”,分析是由于血管阻塞后肺泡壁缺血,引起肺泡壁通透性增强,体液进入肺泡所致。综上所述HCTPA是较为理想的显示肺部血管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在对PE诊断的准确性方面与DSA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DSA。HCTPA与ECT V-P在PE的诊断上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联合检查可以提高PE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