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思想,把人看成是大自然的儿女,人人皆为我之同胞,万物皆为我之朋友。这种“民胞物与”的思想,是张载“爱必兼爱”思想的具体发挥,他强调每个人都要像爱护自己那样去爱护别人,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对待世间万物。从而表达了一种参天地、赞化育、兼爱万类、成就众生的宏阔胸襟。它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感情拓展到人与万物之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胞物与”思想是从儒家文化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对儒家思想中的这些精神我们应积极地去挖掘、梳理、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营造和谐共生的文明社会,无疑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将儒家思想中的“民胞物与”思想进行了较细致的梳理,重点从儒家的价值观、伦理观所确立的核心“仁”和“义”,以及儒家思想主张“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庸之道”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儒家的“民胞物与”思想进行了梳理和诠释。并对“民吾同胞”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和“物吾与也”思想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进行了论述,最后本文对“民胞物与”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的现实价值进行了论述。在当代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益凸显出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人的生存方式的“现代化”与当代人与人之间矛盾;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日益严峻的生态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置身于这样的双重矛盾困境之中,人类必须学会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处于相互和谐的状态,才能走出如此困境。正是“民胞物与”的思想理念为我们解决这两大现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哲理之源。这些研究都对当前我国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