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作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有着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其哲学思想旨在强调现实生活世界和实践,尤其关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和命运问题。在当代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教育领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学生认知与行动的疏离、反省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缺乏以及惰性人格的产生等,而杜威的教育哲学对于解决我国当下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入手,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他教育哲学的“理论内容”,进而概括总结出“理论特征”,最后对其教育哲学思想进行历史评价。首先,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入手,概括分析杜威所处时代的特征及其教育哲学思想产生的哲学依据。其次,对他的教育哲学思想进行梳理:第一,通过分析其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实验主义的方法论、机能主义的心理观和民主主义的社会观等理论基础,明确其消解传统教育与生活分离的教育理念;第二,在杜威丰厚的理论基础上挖掘其教育理论内容。他以“经验”概念为基础,试图恢复生活世界的连续性,促使学生从生活和经验中学习,从而提出生长的教育本质。当学生能动地回应不确定的问题情境时,依托实验的探究法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反省的思维方式和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论,将认知与行动统一于一体,且这一绵延的教育过程体现了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教育特性;第三,通过阐释杜威的教育理论内容,概括其思想的特征,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秉持探究主义的方法论及重视实践的行动论,以此来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论文最后一部分,通过全面把握杜威教育哲学思想,对其思想进行了历史的评价。杜威教育哲学思想重视教育过程的生成性和实践性,为后来关于教育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范式,但是由于他迫切想要恢复生活世界的连续性、构建自由平等的民主主义社会,致使他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此外,由于他拒斥辩证法为一种方法,造成他在教育理论的论述过程中存在辩证法的缺失这一局限。通过对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分析,可见其固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他为了消解传统二元哲学对确定性的追求,使他始终无法超越片面夸大不确定性而否定客观规律的存在的局限。因此,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探究教育哲学问题,从而促使教育理论的研究取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