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一直以来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事业也离不开情感。在全民关注学生情感发展问题的同时,作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丰富娴熟的教师们的情感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教师虐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从未平息,可见教师们的情感素养有待提高。穷理便达情,达情以至理。教师情感要被合理的建构需要有相关依据来支持。为此,首先要找到能够支撑教师情感教育目标研究的依据,本文以中国“仁爱”思想为哲学基础,以情感主义伦理学、关怀伦理为伦理学基础,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罗森塔尔效应为心理学基础,以学生情感教育、新课程理论为教育学基础,用调查问卷作为实践支撑,构成了教师情感教育目标研究的依据。教师情感根据内容结构划分为职业道德感、职业理智感、职业美感三个方面。其中,道德情感作为情感的高级表现形式,在教师情感教育中的地位被凸显出来。道德情感具有指向性,根据这一建构原则,教师道德情感的发展应该从教师与人的相处上去寻找答案。首先,要培养教师与学生相处时的情感,即关怀学生身心、牵挂学生发展、珍惜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其次,要培养教师对待同事的情感,即同修之情、同心之情、互助之情;最后,要培养教师对待家长的情感,如主动合作的倾向性、友善地处理双方关系、体谅家长的不易。另外,理智感会帮助教师形成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教师道德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精神上获得愉悦,在理智上获得启示,教师的美感就会形成。美感能够帮助教师拥有教学艺术,领略教育智慧的生命力,促使教育事业产生生机与灵动之美。考虑到当前教师情感教育的目标异化现象,其建构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对于建构出的目标维度也有其应然的原因,所以有必要对所建构的目标进行相关评价。首先,教师情感教育目标的建构有其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如本能性和主体性的统一、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所建构目标最终要回归现实,所以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也有一定的必要性;最后,新事物的发展总会经受考验,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障碍,进行实施阻碍的分析能够防患于未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