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调查以肾虚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肾精亏虚证、肾阴亏虚证、肾阳亏虚证”等相关证候在肾虚不孕疾病中的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由国家973计划项目组(课题编号:2010CB530400)的专家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标准GB/T16751.2-1997)制定调查表,以问卷的方式,收集于2012年6月~2013年3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及四川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符合不孕症、证型为肾虚证的患者,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判定出不孕患者的肾虚证候类型。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517份,有效问卷505份,有效率为g7.7%。肾阳亏虚证的190例,占37.6%;肾阴亏虚证的186例,占36.8%;肾精亏虚证的59例,占11.7%;肾阴阳俱虚的70例,占13.9%。行IVF-ET失败的患者147例,占29.1%。2.本组资料不孕患者年龄多集中在23~45岁,平均年龄32.29±4.977岁;病程多在1-20年,平均病程5.19±3.831年;原发性不孕者211例,占41.8%;继发性不孕者294例,占58.2%;不孕类型以输卵管性不孕为主,占56.4%。3.20~24岁年龄组以肾阴虚证比例最高,25-29岁年龄组以肾阴阳俱虚比例最高,≥30岁以肾阳虚比例最高;病程1-4年以肾阴虚证比例最高,病程≥5年以肾阳虚证比例最高:原发不孕以肾阴虚证比例最高,继发不孕以肾阳虚证比例最高;未行盆腔手术、IVF-ET及降调节的不孕患者以肾阳虚证比例最高,行盆腔手术、IVF-ET及降调节的不孕患者以肾阴虚证比例最高。4.肾虚各证型在年龄、病程、孕次、不孕类型、中药治疗、西药治疗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盆腔手术、IVF-ET及降调节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肾虚证不孕以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居多,其次为肾阴阳俱虚,最少为肾精亏虚证2.未行盆腔手术、IVF-ET及降调节的不孕患者以肾阳虚证比例最高,行盆腔手术、IVF-ET及降调节的不孕患者以肾阴虚比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