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针刺阳虚质与平和质青年右侧足三里穴,观察不同时间点双侧足三里穴与解溪穴的温度变化,探讨针刺足三里穴对相关腧穴的温度影响,为临床应用巨刺法及不同体质间的针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青年受试者60例,平和质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25.40±1.47岁;阳虚质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25.46±1.65岁。试验室温度26±1℃,相对湿度30±10%。选用规格为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针刺阳虚质与平和质青年右侧足三里穴,观察不同时间点双侧足三里穴与解溪穴的温度变化,探讨针刺足三里穴对相关腧穴的温度影响,为临床应用巨刺法及不同体质间的针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青年受试者60例,平和质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25.40±1.47岁;阳虚质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25.46±1.65岁。试验室温度26±1℃,相对湿度30±10%。选用规格为0.35*40mm一次性针灸针直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1~1.5寸,以得气为度,得气后留针。受试者暴露双下肢,用红外热像仪记录针刺前40min、30min、20min、10min、2min,留针2min、10min、20min、30min,出针后2min、10min、20min、30min双侧足三里穴与双侧解溪穴温度。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保持静坐状态,不施以手法。应用IBM 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针刺前:(1)平和质组在针刺前40min至针刺前20min各穴位温度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点温度有显著变化(P<0.05),针刺前20min到针刺前各时间点温度无显著变化(P>0.05),针刺前20min观测穴位温度达到稳定状态。(2)阳虚质组在针刺前40min至针刺前10min各穴位温度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点温度有显著变化(P<0.05),针刺前10min到针刺前各时点温度无显著变化(P>0.05),针刺前10min观测穴位温度达到稳定状态。(3)皮肤温度稳定状态下,阳虚质组双侧解溪穴温度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阳虚质组双侧解溪穴温度显著低于平和质组(P<0.01)。2.针刺后:(1)平和质组:双侧足三里穴、双侧解溪穴在留针2min至出针后30min各时点温度与针刺前2min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2)阳虚质组:双侧足三里穴在留针2min至出针后30min各时点温度与针刺前2min比较显著下降(P<0.05或P<0.01)。右侧解溪穴在留针10min至出针后10min各时点温度与针刺前2min比较显著下降(P<0.05或P<0.01)。左侧解溪穴在留针30min至出针后10min各时点温度与针刺前2min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1.阳虚质组解溪穴温度左右失衡,且穴位温度低于平和质。2.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可引起双侧足三里穴及双侧解溪穴温度下降,提示针刺效应具有“循经性”。3.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左侧足三里穴的温度变化,为临床应用“巨刺法”提供依据。4.阳虚质组与平和质组比较,双侧解溪穴针刺效应出现时间延迟、针刺后遗效应时间短,提示阳虚质较平和质气血运行缓慢。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咽五穴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0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咽五穴治疗,对照组予廉泉三针治疗。两组患者每日接受治疗1次,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以6次作为1个完整的疗程,共给予2个疗程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Video Fluoroscopic
目的:通过观察电眼针和眼针治疗干眼症(dry eye disease,DED)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后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客观评价两种方法结合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方法:此次试验总共收治72例DED病人,全部案例源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并且符合DED的诊断标准。试验开始前首先把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试验中所使用的治疗方法是选取上明穴-球后穴和内明
目的:观察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VaMCI时对于患者记忆力减退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VaMCI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入组,根据实验之前通过SPSS26.0软件制作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1组和2组,每组34例患者。1组予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即治疗组,2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即对照组。两组患者每周治疗6天,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MCI中医证候诊断标准、MoCA-BC、AVLT-H
目的:通过浮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针对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有效且方便操作的疗法。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选取浮针和常规针刺相结合的方法,常规针刺每天进行一次,浮针治疗每周三次,隔日一次,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7天一个疗程,共
目的:通过芒针期门透章门结合毫针针刺法与单纯毫针针刺法进行疗效对比分析。为临床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情绪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PS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芒针透刺结合毫针针刺)和对照组(毫针针刺),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前提下,对照组给予毫针针刺,日一次,一周六次,每周休息一日,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芒针期门透
研究目的:比较针刺配合中药熏药与常规针刺方法在治疗肾气不足型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的疗效差异,对肾气不足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研究方法:选取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肾气不足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该实验选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加入熏药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传统针刺治疗,熏药组患者在针刺治疗后予中药熏药治疗。所有患者针灸治疗时间均为每日每次40min,每周治疗6天后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手法联合易筋经锻炼治疗冈上肌腱炎(虚寒型),对照单纯推拿手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谈论评价推拿手法联合易筋经锻炼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在缓解疼痛、肿胀和恢复及改善功能等方面的优势性,为治疗冈上肌腱炎提供更加经济、有效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年龄范围在40-60岁的虚寒型冈上肌腱炎的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随机设计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完成)方
古建筑因其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商业价值以及使用价值,越来越受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古建筑也存在建筑类型众多、地域分布广泛、产权归属多元、耐火等级偏低、风险隐患较多等情况,安全管理一直都存在较大压力。鉴于古建筑保护的复杂性,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健脾益智针法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该针法治疗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一种新思路及方法。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0例为一组。治疗组采用健脾益智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针刺频率为1次/日,6次/周;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与健康宣教。经过4周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
研究目的: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本文采用常规针刺与中药熏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主要探究该治疗方法的镇痛优势以及对于患者焦虑等情绪状况的改善效果。研究方法:根据诊断、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我院针灸一科60例PHN患者,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均等分为针刺熏药组(常规针刺配合中药熏药疗法)和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疗法),其中常规针刺组依据2005年《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带状疱疹(修订版)》中关于治疗PH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