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的株洲市主城区生态空间格局构建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城市扩张和建设引起生态环境破坏,导致降水集中时极易发生洪涝灾害,降水过少时引发干旱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研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理念下城市生态空间格局,对于指引相应的工程或生物海绵技术应用,解决城市雨洪、水资源短缺问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合理开发建设具有积极指导意义。本文运用系统论、低影响开发、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结合采用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技术方法,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和建设目标下的生态空间格局的构建路径。并以株洲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构建路径,在剖析区域现状概况和生态问题基础上,分析其海绵生态空间格局构建目标和相关规划要求;基于ArcGIS平台,综合叠加得出株洲市主城区的海绵生态空间格局,并为株洲市主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提出可参考性的建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梳理总结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的技术思路,相关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方法,在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理念下,提出了“立足现状的构建目标分析——遵循评价的生态要素识别——顺应规划的空间格局优化——基于系统的生态格局构建”的生态空间格局的构建路径。(2)通过选取“地形地貌、生态资源、生态安全”3个因子,包括“高程、坡度、起伏度、土地类型、地质安全、水系安全、人居安全”7个细化指标,构建了株洲市主城区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叠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高生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西北部、东部等城市外围区域,占比11.76%;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建成区、新马、湘江新城、云龙等低岗平原地区,占比34.02%;中敏感区主要散布在研究范围内,占比54.22%。(3)通过选取“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供给、娱乐文化”等9类因子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体系,并进行计算、叠加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株洲市主城区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湘江等重要水系、水库区域,九郎山、仙庾岭等重要山体区域,占比25.68%。生态服务价值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新马、云龙等建成区,占比38.15%。其他中度价值区零散分布在前两者之间,占比36.17%。(4)以构建的“一环一带,四楔多廊,多节点多细胞”海绵生态空间格局结果为基础,根据各生态要素的生态海绵功能的不同侧重点,可将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分为海绵生态保育区、海绵生态缓冲区、海绵建设先行区、海绵建设引导区四个分区,指导其采取相应的海绵建设措施。
其他文献
2010年4月2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百花盛开、春意盎然的时节,在郑州天地粤海酒店隆重召开了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这是河南省超硬材料业界的一件
区角游戏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对区角游戏的指导是幼儿在活动中
为了研究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岩石的力学特性和应力应变关系,以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循环加卸载试验。基于岩石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和岩石破坏服从最大正应力理论的特点建立岩
会计代理制作为一种新型村级财务管理的模式,是深化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更是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安全合理使用集体资金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