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树是全世界重要的用材树种,我国杨树栽培面积世界第一。湖北是杨树的重要种植区,乡土杨树资源丰富,但对其种质资源还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湖北的乡土杨树为研究对象,调查收集保存乡土杨树种质资源,运用ISSR分析评价其遗传多样性,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湖北乡土杨树的核心种质。目的是为湖北乡土杨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发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对湖北杨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在湖北乡土杨树集中分布区宜昌和恩施两个地区调查了乡土杨树资源,采集了217份杨树种质样品,包括大叶杨、响叶杨、山杨、毛白杨、小叶杨、汉白杨和银白杨7个种。2.筛选出17条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别对大叶杨、响叶杨、山杨和毛白杨进行了ISSR分析,并用POPGEN32软件计算了遗传多样性指数。四种杨树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都大于97%,毛白杨的Na、Ne、H和1分别为1.9926、1.4959、0.2967和0.4534,响叶杨的Na、Ne、H和1分别为1.9771、1.5248、0.3188和0.4729,山杨的Na、Ne、H和1分别为1.9758、1.5520、0.3251和0.4901,大叶杨的Na、Ne、H和1分别为1.9771、1.4662、0.2798和0.4362,各项指数都表明4种杨树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3.分析了4种杨树各个居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情况,各居群的变异程度不一样。根据四种杨树各居群的遗传距离,按照UPMGA分别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遗传距离与其样品来源的地理分布无明显关系,通过Mantel检测也验证了该结果。4.利用NTSYS、POPGEN和SPSS软件,在分子标记结果的基础上,采取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分别对毛白杨、响叶杨、山杨和大叶杨种质资源构建了核心种质。毛白杨筛选出了19份,取样比例为31.1%;响叶杨筛选出了9份,取样比例约为33.3%;山杨筛选出了9份,取样比例为42.8%;大叶杨筛选出了9份,取样比例为33.3%。结合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等,分别对四种杨树的原始种质和核心种质进行t检验,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5.将分别构建的毛白杨、响叶杨、山杨和大叶杨的核心种质与银白杨、汉白杨和小叶杨的样品组合,构成了包含56份样品的湖北乡土杨树初级核心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