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数量和人口规模不断增加。通常认为,基于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城市规模越大,则城市非农劳动生产率会越高。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在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基础上选取了1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对地级城市的城市规模对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对2011-2016年期间我国1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规模、非农劳动生产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按照整体、不同规模等级、不同地区三个层面对各城市的城市规模和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具体的统计描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利用我国1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6年间的动态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系统GMM估计,从集聚经济的角度实证研究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规模对城市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并按照整体、不同规模等级、不同地区三个层面进行了具体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规模对非农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市规模每增加1个百分点,全国范围内地级城市的非农劳动生产率将增加7.79个百分点。地级城市规模越大,发挥的集聚效应就越强,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也越大。在按四大板块划分的城市之间,东部地区地级城市由于具有更强的集聚经济效应,其非农劳动生产率对城市规模的弹性系数要明显大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城市。我国地级城市间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差异很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我国各城市要想促进地级城市产出水平增加,则应适度扩大城市规模,以便更好地发挥城市中各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具体措施有:吸引生产要素集聚,适度扩大城市规模;低规模等级城市应适当提高财政支出水平,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各城市之间跨区域协作,积极打造城市群和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