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社会科课程标准,以价值探讨为切入点,比较分析中美两国社会科课程标准文本,来展现社会科课程发展趋势和课程现状,展示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的教育要求,揭示社会科课程的意义以及对“什么是值得教授的知识?”这一问题作出笔者个人的理解和回答。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和美国社会科课程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课程标准制订的过程。社会科课程标准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课程理论的成熟,催生了社会科,而社会科课程标准的制订和确立,则充分展示了社会科课程的理论发展状况。笔者主要通过对社会科课程标准文本现实内容结构的介绍,说明社会科课程标准这一价值物是什么。
社会科课程标准的基本属性充分体现了该文本存在的价值。笔者试图通过课程标准文本的属性价值维度,阐述社会科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特征。比较中美两国课程标准提出的社会科课程性质、课程标准设计理念,同时比较两国社会科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实施,探索两个教育体制不同的国家社会科课程,在教育理念、课程发展等方面的共同特征以及差异之处。
为什么共性与差异会同时并存呢?这是因为社会科课程标准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各方面存在息息相关的联系,并且与各方面机制相互作用。从课程标准价值的关系维度出发,笔者讨论了对社会科课程标准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力量与课程标准之间的相互作用。各种社会力量和因素对于社会课程的影响在社会科课程标准文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反之,社会科课程标准以其自身的教育意义,以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反作用于社会,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和公民,以实现教育和社会的理想。
在意义价值维度,社会科课程标准展现出社会科课程的目的、意义、理想和要求,充分展示了课程标准的价值追求。社会科课程标准的意义最终归结于中美两国课程标准共同关注的公民教育、历史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和全球教育等。而笔者认为社会科课程标准最大的意义在于它为“什么样的知识是值得教授的知识?”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能够培养社会的合格公民,传承人类永恒真理、适应世界的真实现实的,才是真正值得教授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