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种新的文本形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但目前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大多语文教师尚未掌握科学的教学策略,因此其教学现状还不是很乐观。本研究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文本进行整理、归纳,并借助实习机会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初中阶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提出建议。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进行研究。首先,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缘起、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学。其次,对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教材中相关文本的构成与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主要分为三方面:丰富语文阅读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再次,通过对三所初中的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不够、教学内容选取不当、教学策略运用不当等。最后,针对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在教学理念的构建上:洞悉研究动态,提升教学素养;明确课标要求,把握学段目标;立足生活本位,改变教师本位。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关注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进行专题教学;与连续性文本教学相结合;与综合性实践活动相结合。此外,以几种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类型为例,进行阅读教学上的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对现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期望本研究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