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结构中振动波传播及其局部化特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振动控制一直是理论与工程界关注和着力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其目的是减小从振源输入到结构的振动能量或控制振动能量在结构中的传播。将周期结构波传播和局部化理论应用到工程结构设计中,利用结构的禁带和局部化特性控制振动的传播,为结构的振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本文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性能演化与感控基础理论》(No.2011CB013800),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波传播理论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多耦合周期压电智能梁结构和工程中的周期隧道结构的振动带隙和波动局部化特性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⑴研究了多耦合周期压电梁的简谐波传播和局部化理论。由于力-电耦合以及轴-弯耦合的影响,使得压电Timoshenko梁的振动控制方程比纯弹性梁的控制方程要复杂的多,运用解析解将会使结构的运算效率大为降低。为此,将基于变分原理的有限单元法和传递矩阵法相结合可得到问题的近似解,并将该结果与解析解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此方法的精确性。继而利用该方法研究了谐调和失谐周期压电梁中波动的传播和局部化行为,并重点分析了结构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变化及其失谐等对传播常数和局部化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周期压电深梁,禁带带宽会发生显著变化,应舍弃Bernoulli-Euler梁理论而采用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的模型。通、禁带的频率范围可以通过改变结构的参数人为设计,在禁带频率范围内结构的振动能得到有效抑制。结构的失谐度越大,波动局部化程度越显著,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用途设计不同失谐程度的周期结构,使其发生波动局部化,以减少重要子结构的振动,从而实现振动控制的目的。  ⑵研究了周期隧道的简谐波传播和局部化问题。由黏弹性地基上均匀管梁的纵横向波动微分方程及接头的平衡方程,基于力-位移原理推导了结构中各胞元的动态刚度矩阵。进而利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相邻胞元间的传递矩阵,结合传播常数分析了谐调周期结构在频域内的波传播特性。将随机失谐参数引入到结构中,根据Wo lf算法,采用局部化因子计算了结构参数对简谐波动局部化特性的影响。同时计算了有限周期隧道结构的振动传输特性。最后,采用有限元仿真对有限周期隧道的变形情况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弹性地基上的均匀隧道存在一个截止频率。当波动频率小于该截止频率时,弯曲波的传播始终是衰减的。弹性地基作用使得周期隧道弯曲振动波的禁带频率有所升高,且弯曲振动下第一个频率禁带由弹性地基和结构的周期性两种机制形成。同时,随着失谐程度的增加,局部化现象使得局部化因子在通带频域内逐渐增加,在禁带频域内逐渐降低,且局部化行为在高频段表现得尤为显著。  ⑶研究了周期隧道由恒定移动荷载引起的波传播和局部化。将上述基于力-位移原理的解析动态刚度矩阵法和传递矩阵法拓展至速度域,研究恒定荷载以不同速度移动时均质隧道在动态坐标系下的动态响应、谐调周期隧道在速度域内的波传播以及随机失谐周期隧道的波动局部化现象,并对有限周期隧道的振动传输特性和变形情况进行了计算和仿真。研究表明:恒定移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上的均匀隧道存在一个临界速度。当荷载移动速度小于该临界速度时,弯曲波总是局限在移动荷载附近而不发生传播。周期结构的禁带行为在速度域内同样存在,且第一个速度禁带由两种机制形成:弹性地基的作用和周期结构特有性质的影响。波动局部化现象在相对低的速度区间更为显著。  ⑷分析了周期隧道由简谐移动荷载引起的波传播和局部化。同样利用基于力-位移原理的解析动态刚度矩阵法和传递矩阵法,进一步分析了荷载在不同激振频率和不同移动速度下均质隧道的动态响应,研究了谐调周期隧道在频域和速度域内的波传播及其失谐周期隧道在频域和速度域内的波动局部化,并讨论了有限周期隧道在不同频率和速度下的振动传输和变形情况。研究表明:对于均质隧道,当激振频率大于零时,结构有两个临界速度;而激振频率等于零时,结构只有一个临界速度;且当激振频率大于荷载速度为零时无阻尼隧道的截止频率时,必存在一个为零的临界速度。对于谐调周期隧道,频域和速度域内通、禁带均交替出现;当结构中存在失谐时,波动局部化现象在高频低速度区表现得最为显著。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需求空间的增大,大跨度空间结构就被广泛的使用,在我国,网架结构是运用的比较多的大跨度结构形式。网架结构是由多根杆件按照某种几何图形连接起来的空间结构。因其具有
盾构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开挖地下隧道工程的大型高科技施工设备,它具有开挖快、优质、安全、经济、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劳动强度的优点。  本文针对南昌地铁二号线学府大道站
目前我国的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还很不成熟。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平移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系统的平移设计体系和施工方法,为平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预应力网壳结构是一种新型空间结构,目前,对其研究仅限于其静力特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这种形式的网壳的动力特性及动力稳定进行研究。文中采用数值方法直接求解双层球面预
为了减小水锤压强,提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水电站有压引水系统末端一般设置调压室。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电建设的迅猛发展,为了满足结构布置和运行条件,大型长廊式调
随着大秦线重载铁路运量的提高,路基承受的荷载增大,作用次数增多。本文通过对大秦重载铁路的现场调研、现场原位测试、25t轴重货车实车动测、室内常规土工试验、动三轴试验
多年来,国内外预应力界的专家学者对预应力超静定结构能做了不懈的研究和探讨,得到了一些对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有很大帮助的研究成果。关于预应力结构的内力重分布研究很多是
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城市发展。道路交通的顺畅给经济发展增加了腾飞的翅膀。在这样的环境下,高速铁路建设应运而生。在享有快速铁路给民众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对于高铁运行中出现
本文应用试验方法和有限元法对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圆套圆和圆套方)、圆钢管再生混凝土(圆实心、圆套圆和圆套方中空夹层)、圆复式钢管混凝土和内管为PVC/PPR管的圆中空夹层钢
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的国内外实践表明,围海造地是扩大土地的有效途径。常规的筑堤方式不仅造价高,而且不能够真正解决海堤的工后沉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