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合金/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383910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n基合金材料是目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一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嵌锂容量,但由于脱嵌锂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进而导致循环性能恶化,阻碍了实用化进程。针对合金的体积效应,本论文选择了合金/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喷雾干燥-碳热还原复合工艺,制备了一系列锡基合金/碳复合材料。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DSC-TGA)、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Sn基复合材料的合成条件、材料成分、及表面形貌和内部形貌等特征。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合金/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Sn基复合材料的脱嵌锂反应机理和容量衰减的原因。   以氧化锡、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碳热还原工艺制备了Sn/C微球复合材料。分析表明,金属锡颗粒均匀分散于碳微球载体中,碳载体既为金属锡提供锂离子和电子通道,又对金属锡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效应起到缓冲作用。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依赖于嵌脱锂活性体金属锡的含量以及复合材料的合成温度。当锡含量为33.3wt%左右,材料合成温度为800℃时,Sn/C微球复合材料具有相对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可逆容量为299mAh/g,经过20次循环后容量还可以保持在174 mAh/g,容量衰减率较低,循环容量比较稳定。   采用相似的喷雾干燥-碳热还原工艺还制备了Sn2Sb/C微球复合负极材料。碳材料的分散及缓冲作用和Sn2Sb合金充放电时互为基体的缓冲作用,使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当Sn2Sb合金含量为60wt%,材料合成温度为900℃时,复合材料的首次可逆容量高达650.3 mAh/g,循环过程的库仑效率为95%左右,经过20次循环后,容量达419.8 mAh/g,容量保持率为64.6%。   采用相似的喷雾干燥-碳热还原工艺还制备了Sn-Co-C和Sn-Ni-C复合材料。Co或Ni的加入,在复合物内部更小区域内形成了活性/非活性复合结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当合金含量为60wt%,合成温度为900℃时,Sn-Co-C复合材料的首次可逆容量为391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为307.1mAh/g,容量保持率78.5%,循环容量非常稳定;Sn-Ni-C复合材料的首次可逆容量为280.6 mAh/g,50次循环后容量为192.2 mAh/g,容量保持率为68.5%。   所研究的各合金/碳复合材料体系中,Sn-Co-C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相对稳定的电化学性能。这是一类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其他文献
胆甾相液晶由于它的螺旋结构而表现出各种特殊的光学性质。其中特征性质就是选择反射与其具有相同旋向的圆偏振光,而使相反旋向的圆偏振光透过,也就是说圆偏振光只有50%的光被反
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不过建筑行业的崛起,也使得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的身体不仅造成严重的伤害,对社
在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的质量、施工周期,节约建筑成本等.另外,施工现场管理也是建筑行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实际上,如
本文采用直流和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柔性PET基片以及玻璃基片上分别制备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ITO,GZO薄膜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台阶仪,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各行业间的竞争,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就要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强化政工管理.电力行业在实际进行管理时,政工管理具有非常关键意义,如何提升企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不同Y含量对Ti-45Al-8Nb(以下除非特殊标注外,全为at%)合金在900℃空气中的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Y主要形成YAl2相富集在原始组织晶界处,因此晶粒尺
本文针对我国台地、大坡度山地地区果物运输特别困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无可用运输机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大坡度山地果园运输机,介绍了该运输机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和关
本论文采用实验室连续盐雾试验来模拟海洋工业大气环境,同时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局部交流阻抗技术(LEIS)等电化学技术,并结合SEM/EDX能谱、断面金相法等材料结构测试手段以
光子晶体微腔是通过移除、替换或添加光子晶体周期性结构中的散射点而形成的。与传统的金属微腔相比,光子晶体微腔具有体积小、损耗低等特性,在量子通信、零阈值激光器、量子阱
近年来,鲟鱼养殖在我国快速发展,大量养殖污水排放引起淡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激增等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养殖污水有效净化和资源化利用,是制约我国鲟鱼工业化养殖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