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杂环配体的CuI/AgI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谱性质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h20060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氮杂环是一类具有提供孤对电子能力的芳香性化合物。与富电子碳环芳香体系不同,含氮杂环可与大多数金属离子配位,因此常被用作配体来合成有机金属配合物。值得注意的是:在配位化学发展中,氮杂环配体大多限于唑类和吡啶类。相较之下,二者结合而成的配体的研究却比较少见。  为了了解吡啶共轭唑类和含吡啶的Schiff碱类配体的配位特征以及它们的d10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性质,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三个配体:即4-[5-甲基-4-(1,2,4-三氮唑基)-1-氢-吡唑基]吡啶(HL1)、1-甲基-{4-[5-甲基-4-(1,2,4-三氮唑基)-1-氢-吡唑基]}吡啶鎓碘盐(HL1-CH3I)和{1,2-二苯基,1,2-[1-(4-吡啶基)亚乙基]肼叉基}乙烷(L2)。并利用它们在不同条件下与CuI/AgI离子的反应,合成20个具有不同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再通过测定它们结构和性质,探讨了配合物结构与性质的相应性,得出了一些关于配合物结构控制和构-性关系方面的结论,为今后功能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了参考。  首先,论文细致地描述了三个配体的合成方法、晶体结构和光谱性质。并比较HL1在甲基化前后的晶胞堆积中分子间作用和荧光性质。探讨HL1溶液的荧光性质随浓度的变化。  为了探讨阴离子和溶液pH值对配体配位特征的影响,利用HL1和CuX(X=Cl、Br、I)和AgY(Y=NO3、CN、SCN、ClO4)反应,得到了11个配合物。其中,1-6是铜(I)配合物:[Cu2(HL1)Cl2]n(1)、[Cu(HL1)Br]n(2)、[Cu(HL1)I]n(3)、[Cu2(L1)Cl]n(4)、[Cu2(L1)Br]n(5)、[Cu2(L1)I]n(6),而7-11是银的配合物[Ag(L1)]n(7)、{[Ag(L1)]0.5?H2O}n(8)、[Ag(L1)(CN)]n(9)、[Ag(L1)(SCN)]n(10)、{[Ag3(L1)2](ClO4)}n(11)。通过比较1-6的合成条件和结构发现:调节反应溶液pH,能控制吡唑的配位模式和亚铜单元的形式。通过分析发光性质发现,1-3和4-6分别表现出了由Cl→I的红移现象。而有趣的是,由于吡唑氮脱氢作用,4-6相对于1-3不仅发生蓝移现象而且表现出配体的发射峰。通过改变反应溶液中水的含量,得到一对假超分子异构体:7和8。分析它们结构和常温、低温荧光光谱发现:由于8中含有氢键和Ag-Ag作用,8是7的二聚体形式。分子间的超分子作用力导致结构的差异,表现在常温发光光谱中,7比8多出了一个配体的发射峰;在低温荧光光谱中,7只是强度的增强,而配合物8中出现了峰的分裂现象。通过引入不同的阴离子(CN、SCN、ClO4),得到了3D的9-11。通过分析结构和荧光光谱发现:引入CN、SCN作为第二配体参与配位,可以得到高维结构并且对荧光性质影响很小;引入大阴离子ClO4,可以平衡电荷使得配合物中金属数目增加,同样也可以得到高维结构,而且11还包含了一个ClO4的阴离子孔道。  采用HL1-CH3I与CuI/AgI反应,调节pH得到配体脱氢配合物{[Cu(L1-CH3)(NH3)]I}n(12)、[Cu6I6(L1-CH3)]n(13)和配体不脱氢的配合物[Cu6I8(HL1-CH3)2]n(14)、[Cu3I3(HL1-CH3)(CN)]n(15)[(Ag3I4)(HL1-CH3)]n(16)。由于配体吡唑氮脱氢使得配体为中性分子,所以12和13中铜卤单元表现为CunXn形式。通过分析12和13的结构和发光性质发现:12和13中都含有一个铜离子单独连接两个配体,这也就使得12和13在560nm左右有相似的发射峰。在13中还包含了由[Cu5I5],同样地,14包含了[Cu6I8]2-。13和14在波长644nm处表现了原子簇中心的发射。为了平衡配体的阳离子电荷,在反应中加入了CuCN,得到三维结构的15。16是含有由Ag3I4阴离子簇形成的二维结构,配体作为抗衡阳离子存在。  配体L2与CuI/AgI反应通过溶剂热法和溶液法给出了配位聚合物[Ag(L2)(NO3)]n(17)、[Ag(L2)(CH3CN)(NO3)]n(18)、[Cu(L2)I]n(19)、[(CuI)4(L2)]n(20)。值得指出的是:由于配体绕σN-N键旋转,使得配体在配合物中存在两种构型:外式和内式。分别对比17和18发现:它们的最大发射波长几乎相同,在19和20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说明客体溶剂和碘离子该类配合物的结构对发光性质影响很弱。
其他文献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高速发展,海报的形式随之发生着变革,海报的载体从传统的纸张载体变成了以电脑、手机为主的新媒体为载体。因载体的改变,传统老旧的静态海报因趣味性低、信
聚丙烯腈(PAN)是一种重要的纤维和膜材料,中等亲水,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耐一般有机试剂,同时还具有良好耐日光和耐细菌侵蚀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通过研究PAN溶胶
雄关脚下,他们用青春丈量戈壁广度;祁连山上,他们用战火照亮大漠空间。每一次远行总在茫茫大漠戈壁,忍受寒暑,甘于寂寞。他们守望着广袤的塞外边关,与孤独为伴,与晨曦相映,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的]研究马铃薯浸提液对其SAGs积累、酚类代谢及自毒效应。[方法]研究实验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马铃薯芽、茎叶和块茎水浸提液对其形态特征、酚类代谢、糖苷生物碱积累及其
有序多孔材料是一种富含孔道的固体材料,其孔道规整有序,孔径可以在纳米到微米的范围内进行有效控制。有序多孔材料特有的微纳结构使其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而在众多
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消除火电厂烟气和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源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和开发新型低温SCR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工作用微型催化反应评价装
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网络流量的增长十分迅速,但在网络流量的大幅度增长情况下,传统的光接入网技术在速率方面仍然存在瓶颈,光接入网的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在技术发展的背
单细胞定量分析作为实现生命科学精细化最重要、最基本、最值得期待的一种前沿技术,对生命奥妙诠释以及疾病机制与诊疗手段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细胞体积小,细胞内组分含量低、成分复杂,对分析方法的单细胞操纵检测灵敏度、选择性和分析通量要求高等限制,目前仍缺少单细胞定量检测的方法与技术。这一现状与其巨大意义和强劲需求之间不匹配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挑战和前沿的研究课题,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国际著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