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修订刑法实施以来,渎职犯罪越来越成为我国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对渎职犯罪的专业研究仍然不够。渎职犯罪的立法缺陷、理论研究的相对匮乏与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司法实践中对渎职犯罪的有效打击,这成为困扰实务界尤其是检察机关的难题之一。因此,从实务角度出发,加强对渎职犯罪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渎职犯罪理论的深化和升华,有助于渎职犯罪的立法完善,对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更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检察机关工作实际,坚持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渎职侵权犯罪进行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对打击和预防渎职犯罪提出了一套解决措施。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三章:引言部分对我国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社会危害、性质认识及司法实践进行了简要分析,发出进一步关注渎职犯罪的呼吁,并揭示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一章介绍了渎职罪的含义、范围、罪名及管辖机关,实证分析、阐述了渎职犯罪的特点和常见表现形式,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二章研究渎职犯罪的原因。认为渎职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思想教育的失位、权力制约的失衡、法律认识的错位、腐朽文化的渗透、经济利益的驱动、刑事制裁的不力,这些原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第三章探讨渎职犯罪的预防问题。在思想教育方面,建议加强“三观”、“三德”、“三法”与警示教育。对完善监督机制,提出完善规章制度,改革用人制度,强化权力约束,形成监督合力。建议通过强化机构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举报宣传来加大打击力度,提出“大纪检”、司法机关垂直管理、案件异地审判等观点。在完善立法方面,建议适度修改相关法条,提高法定刑,增加财产刑、资格刑等。在此基础上,注意发挥专门机关预防渎职犯罪的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