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工项目招投标制度随着我国建筑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已成为业主方采购工程的基本制度方法。在绝大部分项目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的同时,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虽然业主方一般都能按照招投标的法定程序组织招投标活动,但业主方招投标的有效性在自身和第三方看来,经常存在不足。这一实际状况,使得业主方利用招投标机制优化配置资源,并最大化地实现自身工程利益的预期目的经常不能很好实现。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提高业主方的招投标有效性,就具有了更为重要的研究价值。针对学术界对招投标有效性研究较为薄弱的实际,本文首先对招投标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研究界定,并对有效性实现的三个必要条件进行了分析,进而较为深入地剖析了招投标有效性本质属性的四个特点,深化了对有效性内涵的科学把握。其次,基于竞争理论、信息理论、信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的理论知识和逻辑,结合业主方招投标的实际表现,对影响招投标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分类。进一步,结合业主方招投标有效性的问卷设计和调研分析,对影响招投标有效性的因素也进行了实证。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的分析,厘清了影响业主方招投标有效性的因素分型,即信息、信用和能力等三类影响因素。沿着信息、信用、能力等三个分析维度,结合招投标的程序环节和实际案例等,分别对业主方招投标有效性不足的形成原因,以及相应治理提升对策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造成有效性不足的具体成因表现和作用机理,并提出了提高有效性的若干具体对策。最后,结合招投标实际案例,阐明了影响业主方招投标有效性的信息、信用、能力等三类因素存在着关联关系。进而综合利用SHAPLEY值理论和Fuzzy理论,通过对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定量地得出了信息、信用、能力等三种类型下的若干不同因素,对业主方招投标有效性的各自影响权重值和作用强度,并结合Pareto法则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择选出实施关键管理的具体关键对策点,最终构建了能进一步提高业主方招投标有效性管理效率的关键管理模式,并提供了构造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