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课题基于金纳米粒子的优良特性,构建了荷载2-脱氧-D-葡萄糖与20(S)-原人参二醇的金纳米靶向载体复合物(2-DG-SH@Au NPs-PPD)。通过构建2-脱氧-D-葡萄糖金纳米粒子靶向载体并负载20(S)-原人参二醇,一方面研究药物的靶向输送,整合2-脱氧-D-葡萄糖的靶向功能与金纳米粒子药物递送功能;另一方面解决20(S)-原人参二醇低溶解度问题,提高生物利用度,与2-脱氧-D-葡萄糖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基于金纳米粒子的优良特性,构建了荷载2-脱氧-D-葡萄糖与20(S)-原人参二醇的金纳米靶向载体复合物(2-DG-SH@Au NPs-PPD)。通过构建2-脱氧-D-葡萄糖金纳米粒子靶向载体并负载20(S)-原人参二醇,一方面研究药物的靶向输送,整合2-脱氧-D-葡萄糖的靶向功能与金纳米粒子药物递送功能;另一方面解决20(S)-原人参二醇低溶解度问题,提高生物利用度,与2-脱氧-D-葡萄糖联合发挥协同治疗作用。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2-脱氧-D-葡萄糖硫醇衍生物(2-DG-SH)的合成与表征。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在2-脱氧-D-葡萄糖的C-2位连接一个三乙二醇链,末端用巯基取代。经过保护、加成、取代、脱保护等步骤,得到2-脱氧-D-葡萄糖的硫醇衍生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鉴定了反应中各产物的结构。本实验对反应路线进行了探索筛选最终确定了最佳合成方法。第二,2-DG-SH@Au NPs靶向载体的合成、表征及稳定性考察。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法与种子生长法合成了不同尺寸的Au NPs,与2-脱氧-D-葡萄糖硫醇衍生物进行自组装,合成2-DG-SH@Au NPs靶向载体。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的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不同尺寸的2-DG-SH@Au NPs,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测定了2-DG-SH@Au NPs中金/硫比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了2-DG-SH@Au NPs复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吸光度变化,考察复合物的稳定性。第三,利用靶向纳米载体2-DG-SH@Au NPs运载抗肿瘤药物20(S)-原人参二醇,合成2-DG-SH@Au NPs-PPD靶向纳米载药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载药率包封率。结果20 nm、50 nm、100 nm的2-DGSH@Au NPs-PPD载药率和包封率依次为32.6%、23.4%;23.3%、24.8%;28.6%、34.8%。均有较好的载药率与包封率。第四,2-DG-SH@Au NPs-PPD抗肿瘤活性考察。通过MTT法考察复合物对MCF-7、A549、SGC三种细胞毒性。结果表明,2-DG-SH@Au NPs-PPD对三种细胞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对MCF-7与A549的作用强于SGC。本课题构建了2-DG-SH@Au NPs的靶向载体,载体稳定性、分散性良好,2-DG-SH对金纳米粒子的修饰可提高细胞摄取纳米粒子的效率,增加纳米粒子的体内循环时间,解决2-脱氧-D-葡萄糖快速代谢和半衰期短问题,为后续化疗药物的靶向递送提供了选择。利用靶向载体负载20(S)-原人参二醇,得到了2-DGSH@Au NPs-PPD靶向纳米载药复合物,复合物溶解度良好,具有优秀的抗肿瘤活性,20(S)-原人参二醇与纳米材料的结合为化疗药物的应用开辟了新思路,为肿瘤治疗增添了新方法。
其他文献
印孟边界争端主要源自1947年印巴分治划界遗留问题以及库奇·比哈尔土邦归属导致的领土争端,其表现形式主要为飞地纠葛、逆权侵占和未划定边界。1972年孟加拉国独立后,边界问题长期悬而不决,严重影响了印孟关系与南亚稳定。印度莫迪政府上台后,为推行“邻国优先”的外交战略和缓解域外大国在南亚带来的竞争压力,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消极态度。而孟加拉国政治的渐趋稳定也为解决领土争端创造了条件。边界协议达成后,印孟边
某石化公司乙烯装置裂解炉因其工况复杂,物料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配置了大量的电磁阀控制相应的调节阀、切断阀。介绍了SIS执行单元配置及电磁阀工作原理,重点探讨了单电磁阀配置中误动作,双电磁阀配置中拒动作影响裂解炉安全停车的情况,进行了独立、冗余型双电磁阀改造。消除了裂解炉装置不能安全停车的隐患,实现在线运行状态下对故障电磁阀的维护和更换,确保裂解炉长周期、安全、稳定的运行。
25 mm厚度Q345E钢板在折弯加工过程中出现开裂。从开裂区取样,通过低倍检验、高倍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钢板表面裂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厚度1/4处存在严重偏析以及大量的硫化物、氮化物夹杂;严重偏析导致钢板厚度1/4处存在较宽的马氏体带,夹杂物的聚集破坏了钢板基体连贯性,钢板受力后缺陷处易发生应力集中,继而萌生微裂纹,同时硬相组织与正常组织晶界粘合力弱,裂纹扩展造成钢板开裂。
利用化学分析法、弯曲试验机、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汽车用大梁钢700L开裂试样进行了分析,主要从钢水冶炼、轧制工艺、金相组织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铸时塞棒吹氩不当,导致距离钢卷表面100~150μm处较多B类夹杂物,乃是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
目的构建并评价跨文化护理示范病区指标体系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医院制定和推进跨文化护理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形成跨文化护理示范病区指标体系,并于2020年12月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89个护理单元作进行评价。结果 (1)形成的跨文化护理示范病区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3.74%和100%,专家判断依据、熟悉程
Q345B车桥板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折弯开裂现象,通过对送检的开裂试样进行一系列分析检测,找出了Q345B钢板折弯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钢板中硫化物类夹杂偏聚、级别高,带状组织级别高,且试样表面组织中存在的贝氏体组织也影响了钢材的冷弯性能,对此本文提出了改进措施。
高强度低合金钢板产品的质量稳定一直是汽车用户和钢铁企业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屈服强度为700 MPa级的高强汽车大梁钢板。本文利用光镜、电镜和EBSD观察分析了不同成分的700 MPa级大梁钢W撑的显微组织、晶粒尺寸、晶界取向和钢中析出相。结果表明,铌钛微合金化强化的700 MPa级大梁钢较单钛强化的大梁钢晶粒细小均匀,折弯过程中的止裂能力强;加工变形过程中大尺寸的氮化钛周围产生的应力集中,形成孔洞并
热辅助光诱导衰减(LeTID)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太阳电池效率衰减现象,其衰减机制和相关缺陷形态的演变过程亟需澄清。针对p型多晶硅钝化发射极局域接触(PERC)太阳电池,研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衰减规律,光照促进了衰减-再生反应的进行,衰减程度随光照强度减小而增大。对衰减起主导作用的是由LeTID过程中产生的体内深能级缺陷导致的SRH复合,该缺陷中心的电子与空穴俘获截面之比k值在33~37范围内,而对
标准的侵权法效力,是指标准对侵权责任的构成与承担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标准对侵权责任之前提义务的作用,符合标准构成特定人法定义务的内容;二是标准对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作用,标准构成行为违法性和过错认定的依据;三是标准对侵权责任承担的作用,标准可以成为判定侵权责任人是否切实承担停止侵害、生态修复等责任的依据,标准对共同侵权责任的分担也会产生影响。
针对20 mm厚Q345B钢板直角折弯过程中出现开裂现象,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Q345B钢板直角折弯开裂主要是由于钢板1/4处较多Mn S聚集及中心偏析严重,偏析处存在较多贝氏体组织。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其性能指标,避免此类问题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