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模式受到极大冲击,显然,原来依赖自身庞大的物理网点支撑业务发展的方式放在现在来看己不再是优势,固步自封必然难以为继。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线上集合融资等新兴业态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革带来启示。正如埃森哲2015指出的,数字化正在改变银行和消费者,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客户希望使用银行的电子银行渠道办理业务,而且这种比例呈上升趋势,电子银行的安全、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和追捧。据统计,在数字化渠道的大趋势下,有接近20%的银行客户成为这种新体验的主体。渠道(place)是营销管理学中“4P”理论的重要内容。“得渠道赢天下”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如何顺应形势变化,立足客户更好体验进而提升电子银行业务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商业银行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中国农业银行拥有21000多个对外营业机构,其拥有的渠道优势在国内银行中较为明显。但是作为一家大型上市国有金融企业,农业银行必须正视互联网业务崛起带来的巨大冲击,从客户角度出发加大供给端产品创新的力度,充分围绕“智慧化、大数据、云计算”思维向客户提供更具体验性的服务,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阐释了当前互联网时代下,较传统商业银行交易渠道更为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务模式不断渗入到人们的日常金融生活中,对现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结合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研究的前沿成果进行综合论述,融合并形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而对论证中国农业银行电子业务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具有指导作用。第二章主要对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理论进行简述,厘清含义以及业务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外该业务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第三章介绍农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的相关理论、发展现状以及比较优势。第四章以农业银行成都S支行为例,使用PEST模型分析S支行面临的宏观环境,基于SWOT方法分析S支行在推动电子银行渠道业务方面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对S支行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总结。第五章对案例内容进行推广,通过对农业银行电子业务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提出较为具体的优化措施。第六章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农业银行电子银行在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本文得到的主要结果包括:(1)互联网渠道的兴起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巨大影响,但同时亦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产品和渠道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对其未来业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种变化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体系的优化和完善。(2)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尽管起步较其它同业较晚,但自身也高度重视与互联网新技术的结合,注重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发展。但其电子渠道的产品研发还停留在行业跟隨者角色,其业务重心依然是网银、手机银行、自助设备上面,其开发的电子渠道产品功能还有等待完善,在产品开发频率与客户服务品质体验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去做。(3)互联网开启了新的业务空间,金融业务创新方兴未艾。农业银行应充分研判新技术带来变革挑战和机遇,以大数据思维和客户体验度为切入点,大力提升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效率,夯实客户基础,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互联网模式下的大型优质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