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硒是人和动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机硒是可以直接被人类吸收的安全硒源。土壤有效硒含量占不到总硒的10%,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有机硒转化为有效硒,源源不断地为植物生长提供硒营养。但有关有机硒在土壤中的转化机制至今不明。本文通过研究外源及内源两种不同有机硒源在土壤中的转化的研究,探讨了有机硒在不同土壤中的转化特征及机制,分析了外源有机硒在土壤中转化及其对有效性的影响;初步探究了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硒转化的影响,为丰富有机硒的转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富硒小白菜施入土壤后,小白菜茎叶及根系干重分别较对照处理提高了10.7%和32.7%,地上茎叶部分硒含量为2.2±0.3μg/g,大于小白菜根的硒浓度;而富硒小麦秸秆施入土壤后,小白菜茎叶及根系的干重与对照相似,地上茎叶部分硒含量为0.4±0.04μg/g。两种含硒秸秆还田,均提高了土壤腐殖酸结合态硒的含量,其中富里酸硒占土壤总硒比例是对照处理的3-4倍,增加了潜在可利用态硒的含量,增加了土壤Se的有效性,提高了生长的小白菜的硒含量。其中,富硒小白菜处理的土壤可利用态硒含量占21%,潜在可利用态硒含量占44%,比其他处理土壤更具有生长硒含量适合的富硒植物的潜力。总的来说,非富硒土壤中施入富硒小白菜,不仅提高土壤及植物中硒含量,且植物中硒含量不会过高造成硒中毒,且增加了土壤硒的潜在生物有效性。2.不同含硒土壤的培养过程中,都存在富里酸硒和配位交换态硒之间的转化。在测定的十八种土壤中,水溶态硒的含量占总硒的比例最低。酸性土壤中,粘粒含量越高,对土壤硒的吸附越大。在山东、河南、河北三种不同含硒量潮土的培养过程中,高pH山东潮土中硒形态的转化不受硒含量的限制,而pH较低的河南、河北潮土中硒形态的转化在高硒时不活跃。重庆紫色土和沈阳棕壤的比较发现,相同pH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小时,其对富里酸硒和配位交换态硒之间转化的影响较小。云南赤红壤、安徽黄棕壤、江苏乌栅土三种土壤在不同的硒处理中,胡敏酸硒含量大于富里酸硒含量,三种土壤的有效硒含量较低。3.对不含有效硒的不同含硒土壤进行培养,表明土壤中有机硒的转化是生物化学反应,需要微生物的参与。pH含量较高的土壤,在培养后有效硒含量较高。碳酸钙含量,影响其他形态硒向配位交换态硒的转化。添加碳氮作为促进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因子,在不同土壤硒形态的转化过程中并没有促进不可利用态硒向可利用态硒及潜在可利用态硒的转化。在对全国十八种不同含硒土壤的培养过程中发现,在所有的土样中均存在富里酸硒和有效硒之间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