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貂蝉的文学形象,应该是始于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在这一时期,杂剧空前繁荣,貂蝉故事被大量地搬上了元代的戏剧舞台,出现了品目繁多的貂蝉戏。经过文学家和剧作家们的不断创作,貂蝉形象最终定型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清晰地看到貂蝉形象的流变,不仅折射出当时士人们的创作心理,而且体现出了在封建男权中心下女性悲剧的必然性。本文由此深入,探索貂蝉形象的成因及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貂蝉形象进行了研究:首先,按时间顺序阐述貂蝉形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演变轨迹,考察“貂蝉”一词的语义,貂蝉文学形象的出现和兴起,整理出貂蝉形象的文本留存状况。其次,结合貂蝉故事的文本,针对貂蝉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身份的逐渐丰富、貂蝉最终的结局等方面研究貂蝉形象的演变,详细阐述《三国演义》中貂蝉形象的塑造,说明该角色的传承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三,引入作家创作心理,把貂蝉形象纳于时代背景之下,探讨男权语境下貂蝉形象的悲剧成因,探求貂蝉形象形成的内在根源,进而透析貂蝉形象背后的悲剧命运。最后,从貂蝉形象自身的女性特征出发,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探讨这一形象对社会的现实影射,揭示其对中国女性传统的性别颠覆,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引发后世文人对女性的思考,分析这一形象对女性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