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生存、灌溉和运输的必要源泉,水与人类最早的文明起源休戚相关。早期的城市大多数起源于滨水地带。而今,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已成为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也是城市发展活力的源泉之一。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日益高涨的对生态自然环境关注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滨水区复兴和开发己是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被人们当作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点。重庆市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山地城市和最年轻的直辖市,其发展一直受到中央高度重视。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是重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重庆便是全国著名的山城、江城,山水城市风貌特色显著,都市区范围内,“一岛、两江、三谷、四脉”的自然山水格局形成了众多的自然游憩资源。同时,重庆也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发展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游憩资源。两江四岸滨水区丰富的滨水游憩空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己成为重庆城市发展最有意义的经济要素和环境要素。其滨水区游憩空间的整合,对优化城市总体功能和资源配置,带动城市经济整体腾飞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上述情况的认识,笔者选择了“山地城市滨水游憩空间整合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两江四岸为例”作为研究课题。以重庆都市区两江四岸游憩空间为研究对象,在有关理论支持下,探讨城市滨水游憩空间整合问题,以期为重庆人居环境建设及游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主要对城市滨水区开发研究背景进行阐述,综述了国内外滨水区的研究动态及其进展情况,确定了研究范围,提出了研究意义、目的、框架、技术路线以及拟解决的问题。第二、三章对有关概念进行整理、界定和辨析,对滨水游憩空间整合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第四章对两江四岸滨水区游憩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阐述其空间分布状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分析了两江四岸滨水游憩空间整合的方法与原则。第六章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两江四岸滨水游憩空间整合的模式及策略。最后一章对本文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结论,提出创新点,并指出研究中存在数据资料分析不足、方法的主观性较强、研究对象普适性较差等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