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千篇一律,言不由衷,作文里“假、大、空”的“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学生已失去了用童心观察事物、用作文表达心声的灵性和能力。本文针对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失真”问题进行分析,以实际例子展现“失真”现象在中学生作文中的种种不同表现。具体说来有情感的失真、语言的失真、材料的失真和思想的失真。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失真”现象,要理清概念,弄清作文中“失真”与“模仿”、“虚构”的本质区别,并对“失真”现象进行病因查寻、探源,力求从社会现实环境、教育体制、教学理念、教材教法等盘根错节的方方面面,寻找“失真”现象的成因。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新的课程改革精神,并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研究,探讨作文“失真”的危害性。作文的“失真”不仅妨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泯灭了他们写作的兴趣,还使学生丧失了自己的言语个性和创造力,并且不利于培养言之有物和诚实的文风。事实还表明“失真”对学生的危害不单是写作方面的,还有个性情感、道德品质、心灵世界、人格精神等深层次更长远的方面,影响到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精神健康。随着学生的成长,这些危害将渐渐浮出水面,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为人和生活,甚至影响到本民族语言和整个社会风气的良好发展。语言,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最直接方式,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本身,语言僵化了,我们的感知和创造力也就无可挽回地萎缩了。解决学生作文“失真”问题不但对语文教学的改进有着重要意义,对整个民族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