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申诺达三世时期的科普特人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no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大国,在中东举足轻重。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少数族群,信奉“基督一性论”,亦是目前中东最大的信奉基督教的群体,约占埃及人口的5%。相较于穆斯林,科普特基督徒的受教育水平较高,其在埃及中产阶级中的比例要高于人口比例。在埃及社会与科普特人有关的话题是很敏感的,21世纪之前有关科普特人的负面舆论在公共讨论中很少被提及。这并不是因为科普特人的生存状态不存在问题,而是由于在埃及民族主义的倡议下,科普特人的问题是一个很不和谐的因素。申诺达三世时期的科普特人围绕科普特正教会生活,经过改革的教会不断加强服务于科普特人的能力。教会成为科普特人与政府的中介,教皇申诺达三世在位前期(1971—1981年)积极为科普特人谋取利益,最终被罢黜;1985年回归后的教皇一改往日作风,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但是这种合作伤害了普通科普特人的权益,致使科普特群体分化加重。埃及构建的民族主义是以宗教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在民族主义构建的过程中,埃及的历史和社会科学家们寻找两大宗教共有的因素,挖掘尼罗河流域人们仍然坚持的传统习惯和风俗,社会的主体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宗教群体团结进行的。科普特正教会也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倡导科普特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和睦相处。但是埃及民族主义的倡导无法消除科普特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隔阂,普通科普特人对社会的不公平、暴力冲突有着更多的感触,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以宗教团结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反而强调了宗教在埃及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埃及人民与宗教团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两大群体间的冲突愈演愈烈。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降糖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其采用不同的降糖方案进行治疗,并对比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文辞优美,内蕴丰富,甚受师生喜爱。近几年来,不少教师对这篇散文的解读从不同角度指向了表达,创造了不少精彩的教学片段,但不可否认,有部分教师的解读也存在问题。本文就江苏葛洪峻、浙江徐如松两位老师的见解(原文分别见《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5 年第9、11期),谈几点不同看法,若有错误,敬请专家指正。  一、题目中的“富饶”作修饰语是否适当?  葛老师的解读是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概要,是受众了解文章大意的窗口。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消息因其内容多元化和资源获取便捷性的优势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本文选取了十六个微信公众号,并
山水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虽受到了一定的文化和民族喜好的限制,但它以独特艺术魅力不断的演化和蜕变,逐渐的登上了艺术的舞台,由于社会的巨大的变革,使其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