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4年8月因日本出兵山东而酿成的“山东问题”,是近代中国的一大外交问题。1922年4月,在华盛顿会议上,中日双方按照英美的意愿和安排,通过“边缘谈判”的方式,最终签署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使多年未决的“山东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这一期间,中日两国围绕“山东问题”曾进行了多次严重交涉,中国人民及海外华侨、华人也时刻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及变化,为早日收回山东的主权,他们通过各种形式揭露、抨击日本政府的侵华政策及外交图谋,抗议日本在山东的不法暴行,督促和监督中国政府的对日交涉,形成了持续数年、声势浩大的反日爱国运动,从而促成了“山东问题”的最终解决。 本文运用唯物史观,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留日学生在中日山东问题交涉过程中的活动和作用,分五部分作了初步阐述: “反对‘二十一条’声中的留日学生总会”部分,主要以小野信尔先生的日文著述为依托,论述了1914年日本出兵山东,继而于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后,留日学生总会在东京的成立、以及成立后在国内外领导的种种抗议日本的活动。 “五四运动的前奏”部分,论述了五四运动前,中日密约、共同防敌协定等卖国协约签订后,引起全体国民的反对,留日学生随即成立“留日学生救国团”,组织和领导留日学生投入于全国性抗议风潮中的各种活动。 “巴黎和会上的呼声”部分,论述了巴黎和会前后,留日学生及全国各界的反目活动。从留日学生联合国内学界发动五四运动,到掀起全国范围的高呼“拒签和约”的风潮,再到巴黎和会后北京政府驳回了日本直接交涉的提案。这一阶段的反日运动取得了很大成效。 “陈干与鲁案善后交涉”部分,论述了留日学生在华盛顿会议上中日两国代表会外谈判山东问题,并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过程中,留日学生的反应,以及会后留日学生代表陈干在鲁案善后交涉中的各种活动。 文章最后对留日学生在山东问题交涉过程的斗争大多无果而终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剖析。同时指出:留日学生的反日斗争虽然收获甚微,但留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