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迅猛席卷而来的今天,国内经济面临产业转移、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压力日趋增大,商贸流通产业作为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起满足消费、引导生产的重要职能,成为现阶段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大举措的实施载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也正由末端行业演变为先导产业。商贸流通产业已逐渐成为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一个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该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因此,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度的不断增大,以及国内学者对商贸流通产业的重新科学定位,当前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成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自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在重庆的设立,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要争取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统筹城乡发展的直辖市的“314”总体战略的部署,重庆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重新对目前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做出判断、衡量和比较。本文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进程入手,综合各个发展理论特点和优势,进行了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利用数据纵向动态分析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的总量变化、结构变化以及对本地居民收入、就业和经济的拉动作用;随之,利用数据把重庆与其他30个省市进行横向比较,以验证重庆在全国范围内的商贸流通竞争力水平;接着,根据霍尔特指数平滑法对重庆商贸流通竞争力主要指标预测,最后,提出战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