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室内食量、食量与湿度的关系、食性、田间存活率测定,以及在天然草场田间罩笼和人工模拟试验,对亚洲小车蝗取食对产草量影响进行系统研究,评价不同方法及组配效果,确定亚洲小车蝗的经济阈值(ET)。应用绿僵菌控制蝗虫于经济阈值范围内,研究其对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对2003 年被蝗虫严重破坏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贝力克牧场典型草场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变化和蝗虫干扰后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蝗虫防治的生态阈值。研究结果表明: 亚洲小车蝗低龄期虫口密度在30 头/m2 之内取食对牧草有明显的超补偿生长作用,使产草量增加,罩笼试验产草量高于模拟取食试验;随龄期增加,蝗虫取食量加大,草地产草量迅速下降,成虫期产草量最低。根据按照亚洲小车蝗田间取食量,得到经济阈值ET=6.1182 头/m2。亚洲小车蝗在罩笼试验和模拟取食下经济阈值是介于5 头/m2~15 头/m2 之间。牧草补偿量为0 时,提出亚洲小车蝗的防治指标,罩笼试验为7.97 头/m2,模拟取食试验为10.59 头/m2。根据经济阈值的基本概念,挽回损失=防治成本的原则,将补偿作用和盖度的指数引入模型,初步建立了亚洲小车蝗为害草地的生态阈值模型: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 Sorok.)作为虫生真菌具有长效的控制蝗虫的作用,从长期的防效来看并不会显著的低于化学农药,同时具有对环境的良好保护作用,有利于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利用绿僵菌防治蝗虫对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