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OI器件的单粒子瞬态效应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MOS的发展紧随摩尔定律的步伐不断缩小特征尺寸的同时,逐渐增加的亚阈值电流和栅介质漏电流阻碍了CMOS工艺进一步发展。因此CMOS向22 nm节点以下发展的关键是减少器件漏电流,提高其稳定性。解决方案有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如应力硅技术、高k绝缘介质材料和铁电材料等)和采用新型器件结构(SOI(Silicon-on-Insulator)、双栅、多栅MOSFET、FinFET等)。其中SOI器件以其短沟道效应弱、跨导高、亚阈值斜率陡直、寄生电容低等优点成为CMOS主流技术。最初提出DSOI(drain and source on insulator)结构的主要目的是抑制SOI器件的浮体效应和自热效应。一个能量粒子(如重离子或中子)对半导体材料的轰击会使其发生电离从而导致器件工作不正常,这就是器件的单粒子瞬态效应。器件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导致器件对辐射更加敏感,单粒子效应更加显著。因此,研究如何抑制单粒子效应是非常必要的。经研究,独特的DSOI器件结构在抑制单粒子效应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利用器件仿真软件Sentaurus TCAD对DSOI器件的单粒子效应机制做了相关研究。首先研究了单个DSOI器件中单粒子瞬态效应的作用机理,通过仿真软件Sentaurus TCAD建模仿真了45 nm特征尺寸DSOI器件的电学特性和不同单粒子入射情况下DSOI器件中的单粒子瞬态效应。其次利用仿真软件Sentaurus TCAD对不同结构的DSOI器件的进行了不同单粒子入射情况下的单粒子瞬态效应研究,最后,构建DSOI器件七级反相器链,并对其进行混合数值模拟仿真。通过针对单个半导体器件和电路级这两个角度进行计算机软件仿真来研究DSOI器件的单粒子瞬态效应,仿真结果表明,DSOI器件拥有和SOI器件一样优秀的电学特性,同时DSOI器件因为其源漏端与衬底之间被埋氧层隔离,所以还克服了传统SOI器件的浮体效应和自热效应。在N型DSOI器件中,漏极无法收集入射离子轰击半导体器件导致半导体材料发生电离所产生的电子,在P型DSOI器件中,由于埋氧层较深,埋层与衬底界面处的半导体材料发生电离所产生的电子引起的的电势变化不会引起严重的双极晶体管放大效应,因此漏极也不会吸收过多空穴。因此DSOI器件还有着优秀的单粒子瞬态效应加固能力。
其他文献
《外贸跟单实务》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外贸跟单实务》理论的精髓,促进国际贸易业务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外贸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复合型
随着无线电事业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模拟集成电路信号处理已经进入高速度、低功耗、高集成度阶段,电子设备内部器件之间相互干
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种类齐全陶质彩绘文物,尤其是陶马和陶俑上的彩绘保存完好,色彩鲜艳,绘画工艺精湛,非常罕见。为了研究汉代彩绘及其制陶工艺等信息,本研究使
ZnO是一种六方晶体结构的直接带隙的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为3.37 eV),具有缺陷密度低、环保、原材料分布广泛、抗辐射能力强、可在低温环境下外延生长等优点。并且通过调节Mg
基于可见光通信(VLC)技术的LED蜂窝网络,设想作为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室内应用的主要备选方式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广义光线追踪算法对符合蜂窝布局的室内可见
2,5-二甲氧基-4-氯-硝基苯为原料,经过铁粉还原方法合成2,5-甲氧基-4-氯苯胺,收率达90%,进而,对还原反应体系的后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还阐述了2,5-二甲氧基-4-氯苯胺及其乙酰乙酰基及其重氮盐衍生物的重要用
文学作品除了蕴含大量文化信息,还具有浓厚的抒情特征。文学界、翻译界对于文学作品及其翻译研究通常围绕作品的叙事性、思想性展开,抒情性研究往往滞后。随着翻译研究的多元
建立了一种利用热重微分曲线上的特征点以分析热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利用峰温度、峰高和峰值转化率来确定动力学参数.理论证明了峰特征点和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并通
高功率高重复频率超快电脉冲的产生技术是一系列高科技研究与前沿研究的基础,在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电磁武器、核爆模拟、激光核聚变、环境保护、食品保鲜、材料改性等领
介绍了几种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主要性能对比 ,包括增粘性、剪切稳定性、热氧化安定性、低温性能、高温性能及与降凝剂的配伍性等 ,为粘度指数改进剂的选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