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熟性状的分子标记及QTL定位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xkr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早熟棉花是我国棉花的重要资源,在新疆棉区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发展形势下,发挥特早熟棉区的生产水平,提高产量与品质是非常必要的。借助现代育种技术手段,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引进和利用新的丰产优质棉花种质资源,进一步改善现有特早熟棉花品种的早熟性,协调早熟与高产、早熟与优质的矛盾,提高短季棉生产力,是目前及今后特早熟棉花育种及生产发展的主题。本研究以陆地棉“晋13”和海岛棉“海7124”的F2为作图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一张棉花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早熟
其他文献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分别对云蔗99-601、台88-99、台98-1626、赣蔗18号、粤糖96-86、福农15号、湖光1号、C1-2003、台98-0432、园林8号、CP84-1198、园林9号
本研究于2006、2007年用衍生于珍汕97/明恢63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研究抽穗期CID和移栽后30天CID与产量及构成因子的相关性。于2006、2007年用父母本珍汕97、明恢63、F_1代汕优63及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分别在130kg N ha~(-1)(N1)、0kg N ha~(-1)(N2)两种氮处理下;于2007年采用杂交稻川香优727、Ⅱ优838、两优培九、99优029、黄华占
本试验于2014-2016年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实验室和饮马泉试验农场进行。供试花生品种为花育22号。本研究采用室内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分别测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