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自1966年制定TNM分期方案以来,已有接近50年的历史,1997年的第5版开始将淋巴结转移个数作为分级的标准,至2009年第7版分期方案公布,N分期的淋巴结转移个数标准也进行了显著的修改,且仅将M1列为Ⅳ期,新版分期方案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的研究结论普遍一致,即能更加准确的评估预后。pN3亚组与pT4亚组中除外pT1N3MO与pT4aNOMO被定义为ⅡB期外,均为Ⅲ期。近期文献报道接受RO手术的Ⅲ期胃癌(UICC第7版TNM分期)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38.7%,新版pN3亚组的单独预后分析尚无报道。本研究通过对pN3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来进一步评估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胃癌手术患者中成功行RO切除、D2+淋巴结清扫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腺癌,按第七版UICC选取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6个即pN3,且临床病理学资料、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394例,临床病理因素作为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检取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度。数据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19.0,5年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中进行,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P<0.05视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检取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度在log-rank检验下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基础上进行,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在不包含浸润深度变量的统计中,淋巴结送检数目、淋巴结转移个数及淋巴结转移度均与预后密切相关。
结论:
1.对于pN3胃癌患者,浸润深度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2.对于可行RO切除的预计cN3胃癌患者,应尽量清扫更多的淋巴结;
3.淋巴结检取数目、淋巴结转移度与预后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