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各个领域。该技术可以克服细胞壁的天然屏障,排除接合型的限制,实现多基因重组;还可打破亲缘关系,有目的地采用生产性状优良的菌株作为亲本,来选育理想的融合株,从而加速工业微生物菌种改良进程,为优良工业微生物的选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本研究是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获得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SD-2a的跨界融合子F-20-7进行了一系列分析鉴定工作,来证明其是否为二亲本的跨界融合子,并对其遗传稳定性和其他生产性能做进一步研究,为生产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融合子进行生长试验,发现其生长过程中延滞期稍长于葡萄酒酵母1450,对数生长期变短,与亲本葡萄酒酵母1450几乎同时达到稳定期。2.对融合子进行抗生素的抗性分析,得出F-20-7对氨苄青霉素不敏感,对放线菌酮比较敏感,抑制剂量为100μg/mL,说明融合子F-20-7的遗传物质主要以葡萄酒酵母为主。3.通过降酸试验得到融合子F-20-7的平均降解苹果酸效率为68.54%,最高者可达到78.81%,说明融合子的降酸性能不稳定。4.导致苹果酸降解发生的关键酶基因是苹果酸-乳酸酶基因(mleA)和苹果酸通透酶基因(mleP)。本研究首先对融合子的核DNA进行该基因的PCR扩增,结果未找到该基因;进而对质粒DNA进行PCR扩增,发现mleA和mleP,并且测序得到mleP基因与Genbank中该酶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7%,较好的解释了融合子的降酸行为。通过以上工作我们证明了跨界融合的发生,但是由于相关基因未能融合到核DNA上而只存在于细胞器中,所以造成了遗传性质的不稳定。因此需要筛选降酸效率高的融合子应用于生产,本研究中得到了一株降酸性能高达78.81%的融合子,可以分离保存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