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言情小说的悲剧性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oygo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言情小说在经历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高潮之后,在晚清时期再次出现了高峰。晚清时期的言情小说数量多,并且带有不同于传统言情小说的特点,那就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悲剧性。本文以晚清时期(1840-1911年)的言情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悲剧性的研究来进一步认识晚清的言情小说,并且从中认识到悲剧性的深刻文化内涵,揭示清末时期对中西文化的艰难选择。   晚清言情小说带有明显、强烈的悲剧性,一方面是过半的作品以悲剧结局,小说中的爱情总是得不到圆满的结局,青年男女要么是殉情而死,要么是遁入空门,生离死别是他们最终的结局,很少有由悲至喜的转化,往往一悲到底,表现出彻底的悲剧性。另一方面是作品中表现出的悲剧冲突,晚清言情小说里的冲突多为不可调和与无法解决的。我们在晚清言情小说中看到了爱情与社会现实的冲突,爱情中新、旧婚恋观的冲突,以及爱情与伦理道德的冲突。这些冲突在晚清这个特殊的时代下无法解决,不可调和,形成了悲剧冲突,从而导致作品充满强烈的悲剧性。而造成晚清言情小说悲剧性的原因既有时代背景的因素,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了悲观心态的普遍存在;也有当时社会的提倡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还有西方文学及其创作理论的影响。而晚清言情小说悲剧性的背后体现出的是清末时期中西文化的艰难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然而西方的先进文化给处于国家危难的中国带来了希望,学习西方文化以达到强国救民目的成为人们的共识,于是是选择坚守传统文化还是接受西方文化成为时代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人们在中西文化之间进行着艰难的选择。
其他文献
在现代休闲文化的语境中,林语堂悠闲文化理念和闲适文学创作,不仅对现代人类的生活富有启迪意义,同时也对推动现代休闲文学创作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鉴于此,本文将力图全面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宋明理学产生后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处边陲的广西也不例外。宋明时期,理学之士因宦游、贬谪、流寓等纷纷入桂。他们在桂展开学术活动,在书院、官学、书籍刊行等载体下,把理
明末清初山阴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不仅领军人物商景兰的文学成就较高,祁德渊、祁德玉、祁德琼、祁德茝、张德蕙、朱德蓉的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