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原发性肝癌高发地区之一,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农村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一位就是原发性肝癌,在城市中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所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肝脏的代偿功能非常强,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患者一般不会有临床症状早期肝癌的发现大部分是通过体检发现的,如果患者出现症状前往就诊,一般就是中晚期肝癌。这部分患者大多因为肝脏功能不良、双叶病灶、病灶过大、病灶邻近重要血管或肝外转移失去手术切除机会。20世纪50年代源于肝动脉造影术出现了肝动脉化疗灌注术(TAI),1976年Goldstein首次报告了肝动脉栓塞术(TAE),国内1983年上海医科大学林贵教授首先报告了肝动脉栓塞术(TAE)的临床应用结果。此后TAI、TAE在我国应用日益广泛,随后进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现已成为除手术切除之外的首选方法,甚至部分病例报告与手术切除疗效具有可比性,故TACE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治疗方式。但是TACE开展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也看到它的疗效也是有待提高的。全世界的介入前辈和同道们为了提高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肝癌病人随着肿瘤的发展,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生物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化疗栓塞治疗的辅助应用较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大肝癌中,瘤体的中央部为动脉供血,不参与生长,且易发生缺血坏死,而交界要的周边是生长活跃的部位,需求高度营养,往往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小肝癌中门静脉供血相对较多,Ackeman经实验证实:小于7mm的微应战肝癌38.4%为双重供血。42.3%为肝动脉供血,19.3%仅由门静脉供血。同时由于门静脉和肝动脉末梢存在着分流和吻合,对肿 ._..….吉林大学签到进遇鱼巫兰道些左一一一一瘤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显示,一旦癌灶供血动脉栓塞后,门静脉供血可明显增加;所以肝癌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开始重视门静脉途径的栓塞化疗。 其中影响较大者为1986年Norin首次报告的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术,目的在于将病灶双重血供均阻断,这对于残余癌的复发和转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理论上讲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术不失为一种非常具有疗效的方法,但由于进行门静脉化疗栓塞技术是一项复杂、难度高的治疗方法,医学界屹今为止未能建立一种简单的经皮穿刺门静脉栓塞的技术,所以Norio进行的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术未能广泛应用。 根据肿瘤热疗学的原理提示,肿瘤细胞处于43℃以上环境时,持续30分钟,可达到肿瘤细胞坏死的目的。铂类化疗药物是肿瘤热疗学研究最多最详细的药物,也是临床热化疗最常用的药物。顺铂在温度升高时药效随之增强,属于无闭效应的药物(即温度高于37℃时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随温度上升而上升,不存在在某一温度下才有药效增强作用。)国内外许多前辈和同道进行了一些家犬、兔等动物肝动脉热化疗的实验研究。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姜卫剑、北京地坛医院李常青等进行了肝动脉热碘油栓塞和肝动脉热碘油顺铂混悬液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报告,结果提示疗效较常规1人CE为佳。 我们搜集2000~2002年符合a、b、c条件者48例随机分为热碘油顺铂混悬液栓塞组A组和常规化疗栓塞组B组,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部位及肝功能方面均可比性良好。我们将100℃热碘油经导管注入肝癌的病灶中,除碘油的栓塞作用导致肿瘤细胞缺少血液供应外。病灶局部温度上升至80士5℃,一方面高温能杀伤肿瘤细胞及病灶周边1一Zcm肝组织和灼伤肿瘤细胞供血动脉小分支、供血门静脉小分支、引流肝静脉小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医院硕士学位论文支的血管内膜;另一方面在此环境下,肿瘤细胞非常敏感,有助于顺铂等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治疗后提示A组B组患者肿瘤均明显缩小,但A组比B组患者肿瘤缩小更明显:栓塞剂完全充填率更高;肿瘤AFP恢复正常的比率更高;6个月生存率随访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别,12个月和18个月生存率随访A组较B组明显提高。患者并发症比较后提示:A组治疗后多为低热,腹痛多为轻度,肝功能损害不明显;B组多为中低热,腹痛多为中重度,肝功能损害较明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rACE)是目前除手术切除治疗外首选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但TACE的中长期疗效疗效并不令人满意,提高TACE的疗效非常有意义。我们认为肝动脉热碘油顺铂混悬液栓塞治疗部分原发性肝癌优于常规1人CE治疗,同时并发症减少。但是热碘油顺铂混悬液栓塞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否则将引起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