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大五人格量表(NEO-FFI)中的神经质(NEO-N)、外向性(NEO-E)、责任性(NEO-C)三个子量表和一般健康量表(GHQ-20)(包括总体心理健康、自我肯定、焦虑、抑郁),以及自编人口学调查表,对来自湖南省9所高校的18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测查,分析了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考察了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探讨社会支持在人格对心理健康影响中调节作用的贡献率,进而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材料,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特点和社会支持资源并将之充分加以利用,为高校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全部数据运用SPSS13.0、LISERAL8.3和EXCEL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1) GHQ-20各因子与NEO-N维度显著正相关,与NEO-E、NEO-C维度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与NEO-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NEO-E、NEO-C两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2)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和NEO-N、NEO-E以及NEO-C对GHQ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与人格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起调节作用的假设成立。(4)调节作用的交互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而言,随着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责任性和神经质对总体心理健康、忧郁以及焦虑的影响均逐渐减弱。(5)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女生;独生子女的自我肯定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较非独生子女高,焦虑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本科生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专科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专科生;高职院校学生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重点本科和一般本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显著低于重点本科和一般本科学生;大四学生自我肯定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