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的文学史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t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阐述了关于文学发展的理论思想,在“文体论”部分,“原始以表末”,梳理文体的发生发展演变史,其它篇章也对于历代文学提出了很多独特且有价值的见解。过去的学者研究刘勰的文学史论,主要依据《时序》和《通变》等若干篇。本论文在通观和细读《文心雕龙》五十篇的基础上,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史学”背景,对刘勰的文学史论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并就刘勰对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的评论进行专门的探讨。第一章论述刘勰的文学史观,刘勰认为政治社会环境影响文学的发展学术思想的变迁改变一代文风,帝王对文学的热爱和提倡,促使文学得到相应的发展。第二章探讨刘勰的文学史论。分为三节:第一节刘勰论先秦文学。这部份论述刘勰如何评述远古时期的文学状况、经典文学和战国文学。刘勰认为远古时期的文章是从质到文的,在位者具仁德行仁政,文章在德教政化中有重大的作用;到“经典时期”,圣人的《六经》文质彬彬,其特点是“衔华佩实”、“丽而雅”,是后世文章的源头和标准,他希望后世作家要“宗经”,学习经典。刘勰论述“战国文学”,十分推崇《楚辞》,认为它既吸收了经典的养份,又杂以战国文风,是骚体之祖。《楚辞》取镕经意,自铸伟辞,符合刘勰关于文学“通变”的主张。第二节刘勰论汉魏文学。刘勰认为文学发展至汉代,各种文体均成熟,并出现了许多典范的作家,这是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末至建安时期,政局不稳,战事不断,造就了这时期“梗概而多气”的文学特点,这是文学达至鼎盛的另一时期;正始文学承继了建安文学的特点,但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作家们失去了激昂慷慨的情怀,转而走向了玄学清谈,文章旨意或幽晦或枯淡,为这一时代的特点。第三节刘勰论晋宋文学。刘勰概括晋文风为“浅而绮”,晋代文章讲究形式和辞藻,受玄风的影响,理胜于文,缺少诗意。他更是严厉地批评宋文“讹而新”。刘勰论至他所处的时代时,隐约其词,对当时的文学发展状况亦只作略述。第三章刘勰的文学家专论。刘勰的作家论和作品论前人多有论述,本章为避繁复,集中论述前人较少涉及的和笔者相对用功较深的。这部份分五节:第一节刘勰论《诗经》,他以“风雅正变论”来论述政教的得失;论“物色”追溯至《诗经》写物“情貌无遗”,并论述了《诗经》的“比兴”手法。第二节刘勰论《楚辞》。刘勰在《时序》篇谓“《楚辞》炜烨之奇意,出乎纵横之诡俗”,此节把《楚辞》与纵横家散文作比较,以阐释刘勰此言的意义。第三节刘勰论司马迁。刘勰专列《史传》一篇,集中论述了史传文学的发展,提出了创作此类文章的要求。这一节以刘勰论司马迁作为切入点,探讨刘勰对“史传文学”的认识和对司马迁的评价。第四节刘勰论曹丕。刘勰认为前代作家贬低曹丕的才力,故他有意为曹丕“正名”。本节集中探讨刘勰论述曹丕的才力与作品,以重新审视曹丕的文学成就和地位。第五节刘勰论郭璞。刘勰论晋代诗风时,力举郭璞的诗歌,因为他在玄言诗盛行的时候,创作的《游仙诗》转向抒情,得到了刘勰的肯定。本节探讨刘勰论郭璞与其《游仙诗》。最后一篇为《关于(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的真伪问题》。学界曾有先生欲以“刘勰曾否论述过陶渊明”的问题来推翻《隐秀》篇补文为伪托之辞的说法。本文从文献资料、当时的文学思潮、刘勰的审美观和《文心雕龙》各篇的内容等,证明此说不能成立。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2010年以来,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这促使中国国家硬实力和国家软实力快速提升;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竞争力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而迅速提高。但是
组织学实验考试多数院校采用的方法是填图式、看图注重式、镜下辨认组织器官种类或在辨认组织器官的同时写出理论依据。文章将多年来实验教学中采用的看图注字和镜下辨认组织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陕北"小地方"干成全国的"大事业",其成功之道的关键一环是做好群众工作。主要是:正确处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依靠和相信群众,使党中央在
<正>2017年开始,移动短视频行业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相比于单纯的文字、图片和音频,拥有超强表现力、多元表现手法的移动短视频更好地满足了用户表达自我以及获取信息的需求,
公安搜查行为对公民宪法权利的强制处分性,决定了其对公民宪法权利侵犯的严重性。“中国式”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强制排除严重的非法证据的同时,赋予了瑕疵证据可补正的机
卡芦莫南(Carumonam)是1988年由日本武田公司研制上市,是继氨曲南之后上市的第二个单胺菌素药物,抗菌谱与氨曲南相仿,针对需氧革兰阴性菌,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疾病。目前,在我国还
论文在分析多种总线协议和仿真测试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基于ICD配置文件的通用化处理流程,每一个ICD配置文件对应总线协议的一个数据,针对每类总线开发对应的通用化处理函数库,
本文讨论了刑事侦查中强制采取物证比对样本的必要性以及立法规制这种强制活动的必要性,探究了强制采样的合法化路径。认为法律应明确侦查机关有权依照必要性原则、适当性原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近年来,各地学校肺结核爆发事件频频发生,学校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也日渐受到重视。学生中存在着较多利用结核病传播的因素,如室内活动时间长、人口密集,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