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及西方各国政府治理实践影响下,中国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探索政府绩效管理模式创新,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基层政府是本地区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街道办事处作为区县政府派出行政机关,绩效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对辖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论文以德州市德城区广川街道办事处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我国区县级政府派出行政机关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依托绩效管理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对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引入,对广川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案例研究,尝试讨论我国区县级政府派出行政机关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从立法先行、评估主体、评估结果运用、绩效反馈与改进等角度讨论建立“内外兼顾”的指标评价模型与绩效管理的闭合循环。研究认为:广川街道办事处现存的绩效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特点与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绩效考核指标由注重单一经济指标向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综合指标发展;由注重机关行为外部性影响向建立机关内部行为与外部绩效逻辑联系发展;由关注现状向强调潜力发展。广川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组织绩效战略目标设定上,广川街道办事处组织战略是一种基于上级政府导向的绩效管理机制,通过把握区委发展战略,定位本街道辖区发展目标。这种基于上级政府导向的绩效管理机制,会使街道办事处将绩效重点专注于完成上级考核任务上,资源的稀缺与有限性,势必造成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与弱化。二是绩效指标设定上,存在追求统筹的同时对经济指标过于强调、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比重分配不合理的问题。经济指标考核是目前广川街道办事处的侧重,街道办事处接受上级区政府考核,大量衡量经济状态的“硬指标”分布在财源建设、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等考核内容中。过于偏倚定性考核,往往陷考核于“凭印象、靠感觉”,“晕轮效应”等现象;过于偏倚量化考核,往往陷考核于过度追求数量上的达标与“多多益善”,甚至没有全面衡量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调性。三是评价主体单一与评估工作的封闭性。广川街道办事处考核过程重视上级领导的考评及自评,缺乏社会公众的参与及评估,评估主体是单一的,因此,从总体上看,依然属于政府系统内部评估。四是绩效评估结果缺乏运用上的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管理相比,街道办事处绩效考核较难与实质的经济激励或职位晋升相挂钩。工资相对比较固定稳定,存在部分考核奖金,实际上较少真正与激励挂钩。从职务与职级上看,街道办事处公务人员处于公务员队伍中的最基层,个人晋升空间非常有限。五是缺乏绩效改进环节,广川街道办事处并未有效利用绩效评估的结果,考核结果的运用也仅仅作为确定个人荣誉或某种意义上的奖励,并未进行绩效反馈面谈等沟通环节。因此依然处于传统绩效考核的定位,将绩效考核作为管理的终点,而非实现组织战略的再调整与个人的成长。在引入平衡计分卡进行广川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优化设计后,论文提出针对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一是明确城市街道办事处绩效定义与职能定位,实现法制先行,完善绩效考核内部规则体系,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推进组织绩效改进与绩效水平提高;二是建立“内外兼顾”的指标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不同辖区资源约束,结合上级区县级政府总体规划战略,确定机关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愿景。同时,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其利益相关主体,进行任务定位与分解。最后,需要注意组织沟通及高层领导在推进区县政府派出机关绩效管理中发挥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