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u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病例:1名自杀未遂的大学生;对照:2名无自杀行为的大学生),探讨大学生发生自杀未遂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②通过比较男女大学生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来了了解我国女性自杀未遂率显著高于男性的原因。方法:①第一部分:调查于2005年9月开始,在一年内对重庆市大学的所有病例和其相应的对照进行深入调查,测评工具包括:人口学资料、症状自评量表、冲动行为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防御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生命质量量表、美国精神行为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四版会谈量表,然后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自杀特征。②第二部分:根据性别不同将自杀未遂者分为两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防御方式问卷、冲动行为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美国精神行为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四版会谈量表,进行评定,然后比较男女自杀未遂者的特征。结果:第一部分:①被调查的自杀未遂者的特征如下:62.9%服治疗药物,95%在自杀前表现为或轻或重的情绪方面的障碍,65%自杀时有人在场,27%写过者遗书,把35%自杀想法告诉其他人方面,19%制定过周密的计划方面。②自杀未遂者与无自杀行为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比较:自杀未遂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无自杀行为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自杀未遂者与无自杀行为者冲动行为量表结果比较:自杀未遂者在计划分、行动分、认知分因子和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有无自杀行为者在攻击行为方面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体的攻击性、语言的攻击性、愤怒、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因子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自杀未遂者与无自杀行为者防御方式评定结果比较:自杀未遂者不成熟防御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⑥自杀未遂行为与精神疾病存在统计学联系(P〈0.001)。⑦自杀未遂者与无自杀行为者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的比较:自杀未遂组在生活事件平均刺激量上存在差异,其中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包括恋爱受挫等)因子差异显著。⑧自杀未遂者自杀前一个月生命质量明显低于无自杀者(P〈0.001)。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说明,行为的无计划性、冲动性、认知缺陷,悲观抑郁,精神病性等指征是发生自杀未遂行为的个体病理心理学因素;人际关系差,学习压力重,健康适应弱,生命质量低是发生自杀未遂行为的社会因素。第二部分:①不同的性别采取的自杀方式不同,女性服镇静药物为最常用的自杀方式。②女性冲动性自杀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5)③女性对负性事件出现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远远小于男性(P〈0.05)。结论:①自杀未遂行为7个重要预测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自杀未遂者的冲动性人格,自杀未遂前有抑郁症状,自杀未遂前有精神病性指征,自杀未遂前一个月以上生命质量差,自杀未遂前学习压力大,自杀未遂前有人际关系冲突,自杀未遂前与健康相关方面的适应不良,应针对暴露于危险因素的个体进行有效的预防工作。②女大学生产生自杀行为与冲动性个性特征及对事件发生时的负性心理感受过强有关,应积极进行干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