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从一提出就受到国际经济学家的关注,国内外有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并且放松其假设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为近20年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以美国为例,美国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新经济”,消除长期以来困扰美国经济增长的巨额财政赤字,实现较长时间的平稳增长,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外贸易发展的推动。当时的克林顿政府通过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扶植高科技产业、实施“国家出口战略”和推动多元贸易谈判,打开他国市场这四个方面推动了美国对外贸易发展,实现其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其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因此,本文把自主创新引入到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中提出了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的思想,阐述了在我国实施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思想的可行性以及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实施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的政策建议。论文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战略性贸易政策和自主创新的研究后,详细介绍了建立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理论的理论基础,对R&D、创新、自主创新进行了界定,并结合自主创新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提出了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理论的理论思想和内涵,分析了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实施的条件;以日本、美国和德国在战略性贸易政策方面的具体实施为例,分析了这些国家在高技术产业中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路径和方法,并以德国为重点分析对象,介绍了德国政府在近些年实施的基于区域聚集的技术政策措施,研究了在高技术产业中采取聚集效应的战略措施,评价了该战略的优缺点以及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实施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的借鉴意义。 在建立了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理论分析框架,并且探讨了主要发达国家的实施经验后,本文以WTO背景下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为切入点,分析了在目前WTO反补贴背景下实施战略性自主创新的可行性,并以出口退税和专利行为为对象,从不同侧面对在高技术领域实施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在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实施战略性自主创新的必然性;最后通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实施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应采取的宏观和微观政策措施。 论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模型表明,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补贴在理论上是可行的;(2)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实施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也是可行的。(3)与美、日、德等国相比,虽然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在近几年有所改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和进口比例在逐步上升,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还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在制定高技术产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当以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和微观上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技术产业对外贸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