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豳风诗与近楚风诗的比较研究——论《诗经》中二《南》、《陈风》与《秦风》、《豳风》的文化背景与诗风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之中没有设“楚风”,但江汉一带的一些姬姓小国和陈国因地理位置与楚相邻,又屡次为楚侵伐,并先后被并入楚国,受到楚地文化的影响。产生于这一地域的二《南》及《陈风》反映了楚地的自然风貌与民风民俗,具有楚歌独特的风情和韵味,因此可以将这些作品称为“近楚风诗”。江汉一带的姬姓小国,民风民俗与楚相似,但他们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因此在二《南》中也反映出周礼文化的特征。陈本是东夷后裔,东夷民族有崇巫信鬼的民族特色,陈国又与同样好祭祀的楚相邻,其开国夫人大姬亦“好巫觋祷祈鬼神歌舞之乐”。春秋时期陈国统治者荒淫无道,上行下效,陈国巫鬼之风盛行,《陈风》中就多表现苦恋情结的爱情诗,体现出自由浪漫的诗歌风格。  《豳风》是周人早期居地岐豳一带的作品,产生时代较早,表现了周人早期的农业生产生活以及周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周人的农本思想。西周末年,秦襄公“将兵救周”,并护送平王东迁。周平王封其为诸侯,与诸侯通聘享之礼。秦文公收复岐豳之地,“收周余民而有之”,融合了周人文化。秦人是东夷族的一支,早期从东方迁往陇右,与戎狄杂居,好射猎游牧,时常与西戎之间发生战争。西周末年秦人势力逐渐强盛,向东发展,周礼西渐,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周文化。因此秦文化的构成显得比较复杂,既包括本民族的文化因素,又融合了戎狄文化与周文化的因子。《秦风》中反映了秦文化的多元性,其中既有反映周礼乐制度的诗歌,又带有尚武的民族特性。《秦风》与《豳风》这两组诗歌因产生地域上有部分重合,自然地理风貌亦相差无几,因此在诗歌主题上具有相似性。但又因产生时代及所依托的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豳风》产生较早,时值周人一边经营农耕产业,一边谋求发展,因此《豳风》敦朴务本;《秦风》产生于西周末、春秋初,时局动荡,秦人又好武,因此《秦风》体现出悲慨豪迈的特征。  二《南》、《陈风》与《秦风》、《豳风》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但在诗歌产生过程中均受到周礼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先秦时代“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  全文共四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秦、楚关系与“楚风阙如”的原因,并提出“近楚风诗”的概念。第一章从文化特征与诗歌主题两方面论述二《南》与《陈风》,着重以二《南》中的婚恋诗与《陈风》爱情诗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楚地佚诗加以比较。第二章主要介绍《秦风》与《豳风》的主题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第三章从文化特征与主题两方面对近楚风诗和秦、豳风诗进行比较。  本文是在《国风》地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因此侧重于探讨各风诗产生的文化背景,并结合作品进行诗歌主题的分析。
其他文献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03申请者:中国水稻研究所育种者: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陆18S×R173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0.7天,比对
汪曾祺关注底层社会民众的生活,执着于世俗世界的营造,寄托自己的审美理想。汪曾祺的小说大都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通过描写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从中挖掘人物身上的美与诗意,呈
本设计以HT32F52352芯片为控制器,以LD3320为语音合成识别模块、SYN6288为语音播报模块、ILI9341为触屏输入模块、USR-C215为wi-Fi控制模块等一系列模板构造可以通过语音输入
怎样使离退休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继续保持离退休党员的先进性,发挥离退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就强调离退休党支部要加大对离退休党员的教育
新年伊始,上海市经信委于2014年1月3日在陆家嘴软件园召开了上海骨干软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市经信委邵志清副主任、市经信委软件处处长朱宗尧、副处级调研员何炜、市软件行业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工具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分析了通信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针对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的
学校是传播知识经验的阵地,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社会和企业、国家和民族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每一个时期和阶段都会发生不断的变化.作为学校,如何主动承担社会和时代赋予的责任,
水稻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辽宁省处于北方稻区,冷害发生频繁,低温不仅降低水稻的结实率,而且能诱导稻瘟病的大面积流行,甚至造成
我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好的导入可以盘活整堂课,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带来新商业模式、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的演进。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