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亡立法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医学科学的进步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机会,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始料未及的道德争端和道德难题。生命伦理学由此诞生。脑死亡作为生命伦理学的一个领域,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正式提出脑死亡概念及脑死亡判断标准,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的争论。时光匆匆,岁月荏苒,四十年光阴飞逝而过。如今,脑死亡标准已为众多国家接受,并有许多国家对脑死亡进行了立法。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也相继在1987年和1996年完成脑死亡立法,脑死亡立法成了大势所趋。然而在我国大陆,脑死亡立法举步维艰。脑死亡标准存在巨大争议,争议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针对同一死亡标准为什么人们的态度大相径庭?脑死亡究竟是什么?脑死亡标准与传统心肺死亡标准关系如何?脑死亡是否应当立法?我们必须一一弄清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结束我国脑死亡立法悬而未决的状态。本文的主体结构分为三部分:脑死亡标准概述、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探讨以及脑死亡立法的伦理辩护。文章首先介绍了脑死亡标准的基本概况,包括脑死亡标准的产生、发展和立法现状,以及广泛存在的脑死亡标准争议。针对同一种死亡标准,为什么人们的态度截然不同?本文的第二章分析和探讨了脑死亡标准存在争议的原因及争议双方的伦理价值取向,并借助恩格尔哈特的理论为死亡标准的争议寻找出路。笔者认为死亡标准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人们生活在文化多元的世界中,并且遵循不同的伦理道德观。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包容许多道德共同体,这些道德共同体相互独立且伦理价值取向各异。人们因加入不同的道德共同体而成为道德异乡人,从而产生众多的伦理道德分歧。那么我们是否能够通过理性证明哪种伦理价值观是权威的并应当优先考虑?恩格尔哈特指出:由于理性的局限性,人们不能充分论证哪种伦理道德观是唯一正确的,只能通过平等的道德商谈,达到道德合作的目的。遵循恩格尔哈特的理论,脑死亡标准亦或传统心肺死亡标准,都无法获得道德权威的论证。人们之所以对死亡标准持不同态度,是因为他们基于不同的价值观,代表不同的道德共同体。任何一个死亡标准都是从预设的伦理标准出发获得支持的,但是没有一个伦理标准是经过理性充分证明的。既然理性无法告诉人们哪种具体的死亡标准是唯一正确的,那么死亡标准的争议如何解决?允许原则应运而生。根据允许原则,对于涉及他人的事情,未经他人同意不得擅自对他人实施,即使行为人认为此行为对他人有利。针对死亡标准争议,人们有权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选择死亡标准,任何人不得干涉。无论是心肺死亡标准还是脑死亡标准,人们可以择一适用。为了更好地实现脑死亡标准支持者的自主选择权,我们有必要对脑死亡进行立法。最后,笔者从生命伦理学和制度伦理学两个角度对脑死亡立法进行伦理学辩护。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采用传统52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以蓝牙模块、热释电传感器、红外避障等组成外围电路,通过电路设计和程度开发完成的无线控制智能台灯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无
具身理论的兴起与发展直接来源于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研究。多学科视角下的身体研究,使得身体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由"隐身"转向"显身",传统观念对身体的贬斥正
音乐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陶冶情感、寓教于乐、启迪智慧等独特功能,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识、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能有效促
电动汽车是集汽车技术、电子及及计算机技术、电化学技术、能源及新材料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是新一代的清洁交通工具。随着电力、电子、控制、材料等技术的发展,世界各
<正>美国食品科技学会(IFT)年会暨展览会期间,知名市场调研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发布了2019年全球食品饮料行业10大趋势:1、探索冒险精神:消费者在探索更大胆的口味和
目的:观察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效果。方法:64例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用加味胃苓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小果博落回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盐酸小檗碱为内标,运行缓冲液为25 mmol.L-1磷酸氢二钠与25 mmol.L-1磷酸二氢钠的
大地经过多少变迁,河谷干涸变成荒原,荒滩变成湖泊,湖泊又变成桑田……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祖先的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今天。无论是在那绿茵茵的牧场上,或是在那温暖如春的帐篷里,总会
报纸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是人体内的重要激素,除了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GC还是体内重要的抗炎激素和应激激素,随着对GC生物学作用研究的
<正>图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最重要载体。在目前世界多元化、国际化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