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depression)是情感性精神障碍(mood disorders)的常见类型,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对抑郁症的治疗目前还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因此尚难取得满意疗效。当前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开发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药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1.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造模大鼠采用孤养的方法,并接受21天不可预知的应激刺激,观察模型大鼠摄食量、体重和行为学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摄食量明显减少(P<0.05),体重增长缓慢(P<0.01);敞箱(open-field)实验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2.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方法测定抑郁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含量。结果表明: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纹状体、海马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合成前体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3系统间相互平衡关系发生紊乱。3.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皮层和海马5-HT表达发生变化,光镜下可见5-HT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在皮层的Ⅰ-Ⅴ层,海马区主要集中于CA1、CA3区。5-HT阳性反应存在于细胞胞浆中,胞核阴性。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额叶皮层、海马CA1区和CA3区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平均光密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4.舒郁散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4.1舒郁散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疗效学研究给予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21天舒郁散治疗,观察该药对模型大鼠摄食量、体重及行为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舒郁散能增加模型大鼠摄食量,改善体重增长缓慢,提高大鼠行为学评分。4.2舒郁散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测定舒郁散治疗后抑郁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舒郁散可提高大鼠脑内5-HT及其代谢产物及合成前体的含量(P<0.01)。结论:舒郁散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与提高5-HT及其代谢产物、合成前体的含量,调节5-HT代谢有关。4.3舒郁散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影响实验中,设舒郁散治疗组和阿米替林药物对照组,两组大鼠额叶皮层、海马CA1区和CA3区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平均光密度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基础是多元的,以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及功能改变为主导因素,合并其受体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等其它生物学基础;通过对舒郁散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探讨研究,表明舒郁散产生治疗效果的可能机制是:通过增加脑内5-HT合成前体的水平,增加5-HT的含量,从而改善应激导致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络失常。抑郁症是神经-内分泌-神经营养等多因素异常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抑郁症的治疗需立足整体,总揽全局,才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