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权研究一直是人文学科研究中的热点,一些西方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对话语权进行了阐释,如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的“领导权”、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权力话语”、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合法化”、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泛符号化”、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的“仿像”,这些思想都极大地丰富了话语理论,特别是为媒介话语权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媒介的发展,特别是借助于媒介传达交流的话语,正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大众媒介,已逐渐超越其本身的媒介物质属性,变成了社会话语的组织者和最发达的意义表达体系,并成为各类社会组织和力量竞相争夺的话语场所。在传统的大众媒介中,话语权总是掌握在媒介组织与各种社会权威手中,受众的话语主体地位是缺失的,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与普及,使得这一现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超越之前已存在的传统大众媒体,并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与技术上的低门槛,成为人们广泛参与公共事务、发表言论的重要平台。网络为实现言论自由打开了方便之门,并打破传统媒介对于话语生产传播的层层控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话语主体的多元化与话语运用的自主个性化。从普通受众可以初步进行话语自由表达的Web1.0时期到个体话语地位充分凸显,话语交互性加强的Web2.0时期,再到以话语“全媒体传播”为趋势的Web3.0时期,网络媒体使得个体的话语权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并带来了话语运用的平民传播时代。而网络媒体发展所带来的话语权变迁,必定会打破传统的舆论控制机制,改变现有的传媒格局,并进一步建立媒介话语新秩序。文章从四个部分来对在网络媒体发展下的网络话语权变迁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首先对“话语”、“话语权”这两个重要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二部分,着重从网络发展初期即Web1.0时期的角度来对网络话语权的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并以BBS为例分析;第三部分,以网络发展阶段为线索,重点阐述了Web2.0与Web3.0时期的话语权表现,并进一步阐述了网络话语权的变迁体现、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力;最后是关于网络话语权变迁中的权力失范与规制问题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