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年献词(1979-2018)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日报》作为全国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传统纸媒,其发展历程代表了传统媒体的兴衰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体的不断改革,《人民日报》由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各领域信息的党和政府喉舌,逐渐转变为关注社会民生、提高新闻专业性、重视职业素养的综合性报刊,其新闻阐释共同体也在逐步形成。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年献词(1979年至2018年)为研究对象,以新闻阐释共同体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新年献词中对于公共事件和焦点时刻的阐释方式,探讨传统媒体面对当前媒体转型、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如何构建新闻话语体系以维护新闻职业权威话语权,及其背后所呈现的新闻阐释共同体现象,并对其进行建构研究。首先,梳理“新闻阐释共同体”等相关概念,提供分析视角和理论依据。“新闻阐释共同体”是在共同体和阐释共同体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是一种以共同的新闻职业素养、共同的新闻理念和共同的行为规范为基本条件的非实体性共同体。通过对一些公共事件、焦点时刻进行阐释,在阐释的过程中,引导舆论导向,展示新闻理念,规范专业准则,修补新闻范式,强化身份认同,从而进一步巩固职业权威性和正当性。其次,整理概括《人民日报》新年献词阶段特征,并分析不同阶段中新闻阐释共同体呈现。研究发现,《人民日报》新年献词经历了由最初注重国家政治经济建设宣传,到开始关注社会民生,再到注重以读者和民众为中心的新闻价值理念的变化。与此相对应,《人民日报》新闻阐释共同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对自身进行了不同的构建:从国家共同体到公民共同体再到专业共同体。再次,深入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年献词的话语实践中如何建构其新闻阐释共同体。《人民日报》新闻阐释共同体通过在话语构建中词汇、句式的选择以及主题定位建构自身,以适应新媒体的冲击和维护自身的权威。社会热点高频词汇和新闻专业词汇的选择体现了作为严肃新闻媒体的专业性与权威性;排比句和设问句的反复运用体现了《人民日报》新闻话语风格和价值观;以社会民众和广大读者为定位的叙述视角体现了新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专业精神。最后,指出《人民日报》新闻阐释共同体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新闻边界的模糊,职业新闻人权威被打破,传统新闻社群的职业身份受到威胁。对此,《人民日报》新闻阐释共同体应该坚持新闻理想,重塑职业信心;包容新兴媒体,坚持主流引导;改进表达方式,共融话语资源。逐渐完善新闻阐释共同体建构方式,促使传统媒体自我转型。
其他文献
<正>五金卫浴行业背后遵循着怎样的行业规律,谁是王者,未来将保持双寡头格局,还是陷入残酷"轮流坐庄"模式?审视中国卫浴版图,福建南安、广东开平、浙江温州三大产业集群鼎足
期刊
世界粮食短缺的危机要求在2050年前增产50%。受粮棉油作物多倍化同时产量成倍增长的启示,提出的"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是一条新途径, 具有增产50%以上的
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实践中,学校档案是连接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并展现发展全貌的一条纽带,因此,认识档案价值、细心收集整理学校档案就成为高校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从资源配置理论出发,阐述了高校体育资源及其社会共享的涵义,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建议。
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培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万州作为重庆第二大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但也存在工业发展制约因素增加、第三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以
高三化学复习要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对教学中发现的错误进行归因分析。选择学生乐意接受的纠错方式.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从审题能力、解题方法、知识构建、错误矫正